萋萋野草带斜晖,江左风流事总非。
燕子不归门巷改,行人还说旧乌衣。
【注释】
秦淮河: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原为南京城中的护城河。杂咏:诗体名,多是咏歌风月、山水景物或咏史抒怀之作。萋萋:草茂盛的样子。带斜晖:带着夕阳的余辉。江左:长江下游地区,指南京一带。事总非:往事全不是了。燕子不归:旧时燕子南飞,春天来时才回到南方。门巷改:旧时的街巷已经改变了。乌衣巷:在秦淮河畔,是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望族居住的地方,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附近。【赏析】
首句“萋萋野草带斜晖”写景,野草茂盛地生长着,带着夕阳的余晖。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不禁回忆起当年的历史,感慨万千。第二句“江左风流事总非”,诗人感叹江左(指南京一带)的风流事都已成为过去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三句“燕子不归门巷改”,诗人感叹燕子不再回来,街巷已经改变了。这里诗人通过燕子不回和街巷改变这两个意象,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第四句“行人还说旧乌衣”,诗人看到行人还在谈论旧日的乌衣巷,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通过对燕子不回、街巷改变等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歌更加富有意境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