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板桥东,残星落晓风。
霜高人影白,叶落水流红。
空谷樵歌隐,丛山客梦通。
晨炊烟乍起,暧暧还村中。
【注释】
徙倚:徘徊,徘徊。板桥:木板桥。残星落晓风:指残星在晓风中飘动。残星指天将亮时出现的星星。霜高人影白:指霜降后,人的影子显得更加清晰明亮。叶落水流红:树叶凋落,水面上泛起红色的波纹。空谷樵歌隐:山中空寂,只有樵夫的歌声传来。丛山客梦通:丛山间传来旅客梦乡的笛声和歌唱。晨炊烟乍起:早晨做饭的时候,袅袅炊烟升向天空。暧暧还村中:炊烟渐渐散开,模糊地出现在远处的村庄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晚望”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联“徙倚板桥东,残星落晓风”,写诗人站在板桥之上眺望远方,只见一轮残星在清晨的微风中飘荡。这里的“板桥”是诗人所在地的象征,也是他观景的最佳位置。诗人通过对残星与晓风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幽静的场景之中。
颔联“霜高人影白,叶落水流红”,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霜降之后,大地上的景物都变得格外清晰。诗人用“人影白”来表现月光下人们的身影清晰可见,而“叶落水流红”则形象地描绘出红叶随流水漂去的景象,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颈联“空谷樵歌隐,丛山客梦通”,通过描绘山中空寂、只有樵夫的歌声传来,以及丛山间的旅客梦乡的笛声和歌唱,展现了深秋时节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空谷”、“丛山”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而“樵歌”、“客梦”则是这些美景中的动人元素,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尾联“晨炊烟乍起,暧暧还村中”则收束全篇,诗人描述了早晨的炊烟逐渐上升,朦胧地向远处的村庄飘去的情景。这里的“暧暧”形容炊烟缭绕,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也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晚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让人读来既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又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