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勇略出儒生,节烈于今重锦城。
馀瘴未销诸葛垒,孤锋特试伏波营。
秋风战马惊驰檄,夜月荒磷恸结缨。
鹃血年年啼不住,悲歌还拟壮军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中“牧”,指牧马人;“常”,指常山长,即李常山;“牧常”,即李常山的字;“殉节诗”,即写有殉节诗的人。

“从来勇略出儒生,节烈于今重锦城。”意思是:自古以来,英勇谋略出自儒生的,如今在锦城又重新受到了重视。锦城,指今四川成都。

“馀瘴未销诸葛垒,孤锋特试伏波营。”“孤锋特试”中的“孤”是孤独的意思;“伏波营”,是西汉名将李广利抗击匈奴时的军营名称;“试”,试探、尝试。这两句的意思是:残余的瘴气尚未消尽,诸葛亮的军营遗址还在,现在却要试着用李广利的军营来抵御外敌了。

“秋风战马惊驰檄,夜月荒磷恸结缨。”意思是:秋风凛冽,战马嘶鸣,急驰的战号声让人心惊胆颤……夜幕降临,月光如水银洒满原野,但那荒寂的磷火却令人心碎。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战场上听到的号角声和看到的月亮下的荒地情景。

“鹃血年年啼不住,悲歌还拟壮军声。”意思是:杜鹃鸟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不停地哀啼,我也要像杜鹃一样发出悲切的歌声,为军队壮行。这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景象后发出的感慨。

【答案】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

从来勇略出儒生,节烈于今重锦城。

馀瘴未销诸葛垒,孤锋特试伏波营。

秋风战马惊驰檄,夜月荒磷恸结缨。

鹃血年年啼不住,悲歌还拟壮军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朝末年。当时元朝统治者正大肆搜刮民财、征调兵力以准备攻打南宋,因此诗人李常山被征调去守卫成都,他写了这首诗来表示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国家能战胜敌人的雄心壮志。

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开头三句先点明自己的身份,然后描写了当时的战场景象。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而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