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惊声剥啄,门外有高车。
君自辞彭泽,吾仍守敝庐。
情亲还似旧,容鬓已非初。
不是怜同气,何人问索居。
【注释】
乍:突然。剥啄:敲门声。君自辞彭泽,吾仍守敝庐:你自从辞官回乡后,我仍旧住在那简陋的茅屋中。情亲:指感情融洽亲密。容鬓:容颜。同气:同宗的人,这里指同宗的亲人。问索居:打听我的居住情况。
【赏析】
《喜杨长文见过》,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此诗为诗人久别重逢之喜,表达了对友人杨长文的深厚情谊。
“乍惊声剥啄,门外有高车”,开篇写门响,是惊喜的声音,“乍惊”二字表明了作者听到敲门声时的吃惊心情。“门外有高车”,说明来访者身份不凡,是位贵人。两句从门响到人来,动静结合,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君自辞彭泽,吾仍守敝庐”,这两句是说杨长文自己已经辞掉了彭泽县令,而我还是继续住在那破旧的草堂里。“君自”二句承上启下,既点明了两人的相遇,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牵挂。
“情亲还似旧,容鬓已非初”,“情亲”是指友情,“容鬓已非初”是指容颜不再像以前那样年轻了。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杨长文深厚的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不是怜同气,何人问索居”,“同气”在这里指的是同宗的人,“怜”在这里表示怜悯、同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杨长文的同情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杨长文的关心和牵挂。
这首诗通过对杨长文来访的场景描写和对两人友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