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宣城去,何时揽辔还。
亦知非别久,无奈独凄然。
茅店更阑月,长途岁暮天。
登高时远望,魂断敬亭巅。

【注释】

①宣城:地名,在今安徽南部。②作客宣城去:离开故乡到宣城(今属安徽)去作客。③揽辔还:指回来的意思。④非别久:不是别的原因很久了。⑤独凄然:独自凄凉。⑥茅店:草棚小店。阑月:月光已上。⑦长途岁暮天:长路漫漫,一年将尽时的天空。⑧敬亭巅: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境内。是三国魏文帝所封的“皖侯”,也是李白仰慕的对象。

【赏析】

此诗首句即写诗人离宣城而去,而何时再会则未卜;二、三句写离别之久,思念之深;四、六句写旅途之长,岁月之迟;七、八句写登高远望,魂断敬亭。全诗情景相生,意境悠远清旷。

首句就写送兄去宣城,但并未直接点题,而是先写自己对这次别离的感触,笔意曲折,为下文抒情蓄势。

次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这次分别时间的耽延的无限感伤。这两句互文见义,既表明了时间之长,又表明了自己的感情之深,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第三句“亦知非别久”,说明离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奈”,就是无可奈何,只好这样的意思。“独凄然”是说只能独自凄凉地面对这种局面。这一句既是对上句的解释,又是对下句的铺垫,同时更深化了离别的意味。

第四句“茅店更阑月”,写夜晚的景色,以景结情。夜幕降临,月光皎洁,照着那间茅屋的草顶。作者由“茅店更阑月”想到自己在外飘零,不能回家,心中不免有些凄凉。“更阑”,是更深的时候,这里指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刻。

第五句“长途岁暮天”,承上启下,承接着前句的“月”,继续写景抒情。“岁暮天”,是年关将近的时候,天气寒冷,道路艰险。“岁暮天”,也是指作者在外地飘泊的艰难处境。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漂泊在外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的深切感受。

第六句“登高时远望”,紧承上两句,写自己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的情景。“登高”,是说登上高处,放眼远眺。这是诗人为了排遣思乡之情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魂断敬亭巅”是诗人登高远望的结果,也就是他的最后的感受。“魂断”,是说魂魄都要离散了,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敬亭巅”是敬亭山的最高峰,也是李白仰慕的对象。“魂断敬亭巅”,意思是说自己的灵魂都要离散于那座敬亭山的最高峰上了。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而且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诗中通过描绘离别、思念、登高、远望等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漂泊在外生活艰辛感受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志向。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