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难衣食,于今复见君。
稚圭无不可,原宪自多贫。
岁晏寒能雨,山孤石更云。
相思频徙倚,凄绝此东屯。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的特点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丙申除夕冠石怀彭躬庵在岘”,点明时间:除夕;点出地点:冠石(即王冠石,位于今湖北当阳);点明人物:王躬庵,字稚圭(苏轼的朋友,与苏轼有深厚的友谊)。“古有难衣食,于今复见君”两句写古人生活艰难,而今却看到你(王躬庵)衣食无忧。“稚圭无不可,原宪自多贫”意思是说王躬庵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正如古代的贫穷者(原宪)那样安分守己而自奉节俭。“岁晏寒能雨,山孤石更云”两句写天气恶劣,雨雪交加,山上的岩石更加清晰可见。这两句既描写了自然景观,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相思频徙倚,凄绝此东屯”意思是说思念之情不断涌上心头,我徘徊不定,只能徒然地倚立在东屯(指襄阳)。这两句是抒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答案】
①除夕之夜,诗人与友人王躬庵聚首于冠石。②从王躬庵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虽然衣食无忧,却仍像古代贫困者一样安分守己,自奉节俭。③天气恶劣,雨雪交加,山上的岩石显得格外清晰。④诗人心中充满了思念朋友的感情,只能在东屯独自徘徊。
译文:
丙申年除夕之夜,我与朋友王躬庵在冠石相聚。自古以来就有衣食不足的困扰,可如今你衣食无忧。王躬庵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正如古代的贫穷者(原宪)那样安分守己而自奉节俭。天气恶劣,雨雪交加,山上的岩石显得格外清晰。我内心充满思念之情,只能徒然地倚立在东屯(指襄阳)。
赏析:“古有难衣食”,“于今复见君”,以时空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羡慕之情。
“稚圭无不可”,用典,引用了汉代原宪的典故,表现了王躬庵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王躬庵的敬佩之情。
“岁晏寒能雨”,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之句,表现天气恶劣,诗人心中的苦闷之情也愈发强烈。“山孤石更云”,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最后两句“相思频徙倚,凄绝此东屯”,表达了诗人因思友而无法排遣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