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论宋士与金民,平埔高山迥不伦。
凭著刺桐花纪岁,每刳大树腹藏身;
生涯林莽惟搜鹿,事业箕裘在杀人。
我听番歌疑梵韵,手牵足顿别传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陈著,他的《台阳杂咏》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台阳杂咏其一十三

  1. 遑论宋士与金民,平埔高山迥不伦。
    译文:不必说宋士和金民之间的差异,他们就像平埔和高山一样不同。
    注释:这里的“台阳”指的是台湾南部地区,而“宋士”和“金民”则分别指南宋时期的文人和金朝的百姓。

  2. 凭著刺桐花纪岁,每刳大树腹藏身;
    译文:靠着刺桐花来记年,每次都从大树干中寻找藏身之处。
    注释:刺桐花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花朵呈黄色,果实为红色,是台湾南部常见的风景植物。

  3. 生涯林莽惟搜鹿,事业箕裘在杀人;
    译文:我的生活只在于搜寻鹿群,我的志业是在战争中杀死敌人。
    注释:这里用“搜鹿”来象征寻找猎物,用“杀人”来象征战争。

  4. 我听番歌疑梵韵,手牵足顿别传神。
    译文:我听到番歌时,仿佛听到了梵音,手牵手、脚跟脚地跳舞,非常生动。
    注释:这里的“番歌”可能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歌曲,“梵韵”可能是指佛教音乐的韵味,而“传神”则是指舞蹈中的神韵和动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宋文人与金民的不同背景和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以刺桐花和大树干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人在诗歌中融入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