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修途频顾影,悠悠息壤且徵疑。
清言郭象能为累,狂态袁羊未是奇。
长铗吹来心止水,尘冠弹出鬓成丝。
平生微意趋江海,终有才难泪尽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注意了解诗人及背景,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风格、思想主旨和情感态度”,最后还要“分析概括”或“简析”。
首先从“汲汲修途频顾影”一句来看,诗人在求学的路上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体现了诗人对前途的焦虑不安,也反映了他内心对于名利富贵的执着追求。而“悠悠息壤且徵疑”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彷徨和困惑,他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也不知道如何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因此,“修途”与“征疑”是全篇的关键词。诗人在求学的道路上反复思考人生的道路,但始终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这种迷茫和徘徊的情绪,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清言郭象能为累”一句表明诗人认为,过于理智的思考会成为一种负担,因为这种理性思考往往会导致人陷入无谓的纠结之中,无法真正地看清事物的本质。而“狂态袁羊未是奇”一句则是说,诗人认为袁羊那种放纵不羁的行为并不值得称赞,因为这种行为反而是一种荒谬,它违背了儒家的道德规范。因此,“清言”、“狂态”是这首诗中的关键词。
“长铗吹来心止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他认为只有像庄子一样能够超脱世俗纷扰的人,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而“尘冠弹出鬓成丝”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薄与不屑一顾,他认为名利只是身外之物罢了,不值得去计较。因此,“长铗”、“尘冠”是这首诗中的关键词。
“平生微意趋江海”一句则表现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追求高远的目标,即追求江海般的广阔天地。这种追求不仅代表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而“终有才难泪尽时”一句则表明诗人意识到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感叹即使才华出众也无法避免命运的捉弄,最终只能泪洒长江边。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把握诗句中的关键意象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全诗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同时,要注意将诗句中的意象与诗人的人生经历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意。
【答案】
【注释】
①汲汲:勤勉的样子;修途:求道之路;顾影:指自省自察。②息壤:肥沃的土地,喻指广阔的前途。征疑:犹“问疑”,指寻求问题的答案;狂态:放纵不羁的行为。③长铗:剑名,代指诗人。弹铗:《战国策》中有《冯谖传》,冯谖客孟尝君时,因贫困,弹其铗(剑柄)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④尘冠:道士所戴的方巾,表示超脱尘世;弹出:形容白发稀疏。⑤江海:指胸怀壮志,抱负非凡的人所追求的理想;才难:才智难以达到完美的境地。⑥趋:追求;江海:泛指心胸开阔的人;微意:微小之意;江海:比喻宽广的胸怀。⑦泪尽:泪水流尽,喻指生命之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