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痛史老犹温,风雨巴山夜闭门。
金粉飘零三月尽,关河破碎几人存?
花开问是谁家土?
日暮欲归何处村?
亦信佳兵终必衄。
故园松菊不堪论。
南朝痛史老犹温
风雨巴山夜闭门。金粉飘零三月尽,关河破碎几人存?花开问是谁家土?日暮欲归何处村?亦信佳兵终必衄。故园松菊不堪论。
注释:
- 南朝(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589年)的历史仍然让人心有戚戚焉,仿佛那段痛苦的历史仍在心头回荡。
- 巴山的夜晚,风雨交加,仿佛是历史的写照,人们不得不关门闭户以躲避风雨。
- “金粉”通常指代繁华和奢侈,“飘零”形容美好事物的消逝或离散,这里可能暗指朝代更迭、繁华落尽的景象。
- “三月尽”意味着春天已经结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终结。
- “关河”指的是国家的边境,也常用来形容国家的破碎与分裂。
- “几人存”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
- “花开问是谁家”,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特定的场景或事件,其中“花开”可能象征着美好的开始或是某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 “日暮欲归何处村”,诗人可能在描述自己渴望回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可能是自己的家园或者某个熟悉的村庄。
- “亦信佳兵终必衄”中的“佳兵”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战争中的武器或策略,而“终必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果的悲观预期。
- “故园松菊不堪论”,这里的“故园”指的是曾经居住的地方,而“松菊”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意象,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首句“南朝痛史老犹温”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记忆的持久。第二句“风雨巴山夜闭门”则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人们闭门不出的画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诗人通过对“金粉飘零三月尽,关河破碎几人存?”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带来的美好时光消逝的惋惜。这两句诗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
接下来的诗句,如“花开问是谁家土?日暮欲归何处村?”,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哲理,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命运以及归宿的种种思考。
最后两句“亦信佳兵终必衄。故园松菊不堪论。”更是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观态度以及对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截了当,又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丰富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