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圆圆曲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译文:
可怜思妇在楼头看到柳条就像天上飘来的柳絮一样,到处寻找她的爱人绿珠;她强行召唤出歌妓绛树,进入雕梁画栋的豪华房间。如果不是英勇的壮士能够全师取胜,怎么能有美人骑着马归来?美人骑着马进入宫殿,头发松散没有整理好让魂魄都惊悸不已。蜡烛点亮后迎接战场上的使者,战妆满脸都是战争留下的血迹和痕迹。专门去征伐的军队箫鼓齐鸣地行进到秦川,金牛道上车马很多。斜谷山上云气浓密时起建了华丽的楼阁,散关明月落下时打开了梳妆镜子。传来的消息充满整个江南乡村,乌桕树上的红色已经经过了十个冬天。教唱歌的女子和擅长音乐的女子都很怜惜她,浣纱的女伴们也怀念着曾经同行的日子。旧日的巢穴里共有衔泥燕子,一起飞上了枝头变成了美丽的凤凰。常常在宴席上感叹自己年纪大了,有人的丈夫娶了权贵的女儿做了诸侯。当时的名声只是给他带来名声的拖累,高贵的家族和名流竞相邀请他。用一斛珠宝换来万斛愁绪,关山之上飘泊辗转身姿消瘦。错怪狂风扬起凋零的花朵,无边的春天来到大地。曾经听说倾国倾城的美女,反而使得周瑜得到了重用的美名。妻子儿女难道应该被国家大事所牵累吗?英雄也只能无奈地陷入多情之中。全家人最终化为白骨埋在尘土中,一代代的红妆映照在史册上。你难道看不见当年吴王夫差在姑苏建立起来的鸳鸯楼,那时的越女美丽如花却看不到尽头。
赏析:
《圆圆曲》是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创作的一首七言长诗,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这首诗通过明末清初的歌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
此诗以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情为线索,通过对二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动荡时期下的历史画面。首四句“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动机——为红颜而怒,为红颜而死。接下来的句子“恸哭六军俱缟素”,描述了吴三桂战败后全军缟素,表达的是他对爱情的执着以及为国家牺牲的决心。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转入对陈圆圆的描述,“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通过对比吴三桂的孤独与陈圆圆的繁华,表达了对陈圆圆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吴三桂行为的不满。最后两句“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则是对历史的一个总结,暗示了陈圆圆的悲剧结局。
《圆圆曲》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那个时代动荡历史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