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微茫处,蒙蒙山外青。
天空云作嶂,岸远树为屏。
野水穿田合,村烟傍户扃。
遥林归倦鸟,暮色正苍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公)的作品。王绩出身寒微,曾做过小官,后弃官归隐于东皋山,因此后人称他为“东皋先生”。
注释
- 极目微茫处:极目远望,但看到的地方还很朦胧。
- 蒙蒙山外青:远处的山色朦胧,山外的天空也是一片青色。
- 天空云作嶂:天空中的云彩仿佛成了一座座山峰。
- 岸远树为屏:河水流经远方的河岸时,树木形成了一道屏障。
- 野水穿田合:田野间的小溪纵横流淌,与田地相接。
- 村烟傍户扃:村庄中升起的炊烟缭绕,伴随着门扉紧闭的声音。
- 遥林归倦鸟:远处的树林里,归来的鸟儿疲惫不堪。
- 暮色正苍冥:天色已经渐渐昏暗。
译文
极目望去,模糊不清的是那遥远的地方,天边一抹青翠;
天空中如画的白云,似乎化作了山峦;
河流绕过远方的河岸流来,树木如同屏风般环绕;
小溪穿过田野,与田地相汇,显得生机勃勃;
村落中的炊烟缓缓升起,随风飘动;
归巢的鸟儿疲倦地在树林中回旋,黄昏时分已将大地笼罩。
赏析
《野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然。首句“极目微茫处,蒙蒙山外青”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远方景色的无限向往和遐思。第二句“天空云作嶂”,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天空的云彩比作天然的屏障,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性和立体感。第三四句“岸远树为屏,野水穿田合”则具体描述了自然景观,展示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末尾两句“遥林归倦鸟,暮色正苍冥”,则将视角拉远,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鸟归巢的情景,以及渐暗的天色,使得整首诗歌的氛围更为宁静和深邃。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