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泊浔阳,蹑屩登庐山。中途乃却走,风雨相追奔。
飘飘清夜梦,长绕香炉烟。扁舟捷于鹭,拍浪栖吴门。
觥觥林丈人,持节抚此民。威惠既摩刜,文章括流源。
银烛为我张,酒杯能使温。图史出奇{匚曶},手眼罗球珍。
就中书律精,批引劳绳斤。为言当代笔,惟有东武尊。
欣然出缇袭,相与参骨筋。横帧若云舒,细字宛珠连。
真韵澹逾即,古光深可扪。渊哉书意远,气如敷浅原。
颉颃五岳形,吐纳九派川。知其心手际,涵抱气化元。
适然写此记,意象宛肖焉。心神我已移,面目喜遇真。
平生嗜八法,颇亦厌拘牵。安得万里景,归此一捥悬。
行观海门潮,更袖岱岳云。登峰欲造颠,𣶮水当求津。
请看汶领游,谆谆果其缘。山阴有法乳,何日许重论。
这首诗是林少穆丈在阅读庐山记卷子之后所写的,表达了他对庐山的深深喜爱和对石庵相国书法技艺的高度赞扬。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 忆昨泊浔阳,蹑屩登庐山。中途乃却走,风雨相追奔。
- “忆昨”指的是回想过去的事或物。“泊浔阳”可能是指船停泊在一个叫做浔阳的地方。“蹑屩”意为穿着鞋。“登庐山”指上山。“中途”可能是指在上山的过程中。“却走”表示改变方向。“风雨相追奔”形容风大雨大,形势紧迫。
- 飘飘清夜梦,长绕香炉烟。扁舟捷于鹭,拍浪栖吴门。
- “飘飘”形容梦境飘渺不定。“清夜梦”可能意味着夜晚醒来时还沉浸在梦境中。“长绕”描绘出香气缭绕的景象。“香炉烟”可能是描述烟雾缭绕的情景。“扁舟”指的是小船。“捷”在这里可能是快速的意思。“拍浪”形容拍打波浪。“栖吴门”可能是指停靠在吴门这个地方。
- 觥觥林丈人,持节抚此民。威惠既摩刜,文章括流源。
- “觥觥”形容酒量好,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举止大方有礼。“林丈人”可能指的是一位名叫林的老人。“持节”意味着手持符节,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官职。“抚此民”表示治理这里的人民。“威惠既摩刜”意思是威严和恩惠都已经施行过了,强调治理的效果已经非常明显。“文章括流源”意味着文章和学问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就像水流一样源远流长。
- 银烛为我张,酒杯能使温。图史出奇{匚曶},手眼罗球珍。
- “银烛”可能是用来照明的工具,如蜡烛。“为我张”可能是说我为你点燃了这把蜡烛。“酒杯能使温”可能是指饮酒能带来温暖的感觉。“图史出奇{匚曶}”中的“出奇”可能是指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或效果。“手眼罗球珍”形容手法巧妙,能够展现出珍贵的物品,这里可能是指绘画或者雕塑等艺术形式。
- 就中书律精,批引劳绳斤。为言当代笔,惟有东武尊。
- “就中书律精”表明在法律方面很有造诣。“批引劳绳斤”意味着在处理问题时非常细心,像使用工具一样精准。“为言当代笔”可能是指在某个时代里写作文笔出众的人。“惟有东武尊”可能是指只有像东武这样的人才被尊重。
- 欣然出缇袭,相与参骨筋。横帧若云舒,细字宛珠连。
- “欣然出缇袭”可能是指很高兴地展示自己。“相与参骨筋”表示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横帧若云舒”形容画幅舒展开来,好像云彩一样自然。“细字宛珠连”可能是指字体纤细而流畅,如同一串珍珠一样美丽。
- 真韵澹逾即,古光深可扪。渊哉书意远,气如敷浅原。
- “真韵澹逾即”可能是指书法的真实韵味淡而不显,有一种超越的境界。“古光深可扪”可能是指古代书法的光泽深邃,可以用手触摸感受到。“渊哉书意远”形容书法的内涵深远,难以捉摸。“气如敷浅原”可能是指书写的气息就像广阔的平原一样自然。
- 颉颃五岳形,吐纳九派川。知其心手际,涵抱气化元。
- “颉颃”形容山峰高耸挺拔的样子。“五岳形”可能是指五座大山的形态。“吐纳九派川”可能是指山间九条河流的汇聚。“知其心手际”意味着知道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手迹。“涵抱气化元”可能是指作品蕴含着天地之气和万物之灵。
- 适然写此记,意象宛肖焉。心神我已移,面目喜遇真。
- “适然”可能是指正好、恰好的意思。“写此记”可能是指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意象宛肖焉”形容作品的形象逼真。“心神我已移”可能是指通过观察作品使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化。“面目喜遇真”可能是指作品的真实面貌让我感到喜悦。
- 平生嗜八法,颇亦厌拘牵。安得万里景,归此一捥悬。
- “平生嗜八法”可能是指平时喜欢遵循八种规范。“颇亦厌拘牵”表示虽然喜欢规矩但有时也会感到束缚。“安得万里景”可能是说想要看到万里之外的景色。“归此一捥悬”可能是指希望能够将这份美景收藏起来。
- 行观海门潮,更袖岱岳云。登峰欲造颠,𣶮水当求津。
- “行观海门潮”可能是指在海边观赏潮汐的涨落。“更袖岱岳云”表示登上泰山观看云彩的变化。“登峰欲造颠”可能是说想要爬到山顶去。“𣶮水当求津”可能是指想要找到渡过河流的方法。
- 请看汶领游,谆谆果其缘。山阴有法乳,何日许重论。
- “请看汶领游”可能是请求别人一起欣赏风景。“谆谆果其缘”表示真诚的话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山阴有法乳”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看到了佛祖留下的法乳。“何日许重论”可能是指在某个时候再次讨论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