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谪岭南,山居事事好。
种茶及春阴,撷菜待秋杪。
酿桂既可饮,煮葵亦足饱。
无事闭门居,睡美或忘晓。
问公何能尔,心定境不扰。
乃知圣贤徒,穷达能自保。
惟有主恩厚,报称恐不早。
登高望中原,云山乱窈窕。
谁怜老兄弟,弃置天南道。
怨尤亦何有,箕贝任群小。
诗酒得天真,山海遂幽讨。
应笑柳柳州,歌诗徒懊恼。

【注释】

东坡:即苏轼。

谪:贬谪,流放。

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

山居:住在山水之中。

种茶及春阴:在山中种植茶叶,等到春天的阳光。

撷菜待秋杪(miǎo):摘菜,等到了秋天。

酿桂:酿造桂花酒。

煮葵:煮食葵菜。

无事:没有事情。

门居:闭门在家。

睡美:睡得香甜。

忘晓:忘记天亮。

问公何能尔:你为何能够如此?

心定境不扰:心态平静,心境不被外界干扰。

圣贤:指孔子、颜回、曾参、孟子等古代圣人贤人。

穷达:指贫和富,指仕途的得失。

自保:自我保护。

主恩厚:皇帝的恩泽深厚。

报称:报答皇帝的恩典。

登高望中原:登上高处遥望中原。

云山乱窈窕:云雾山峦缭绕曲折,景色美丽。

箕贝:箕星与贝壳,都是二十八宿名。

任群小:听任小人。

诗酒得天真:以诗酒为乐,追求自然的纯真。

山海遂幽讨:到山海去寻求隐逸的情趣。

应笑柳柳州:应当嘲笑柳宗元的《訾(zǐ)圣论》。

歌诗徒懊恼:写诗作赋只是徒然地发愁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兼自况诗,也是一首自娱的闲适之篇。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心情抑郁,于是借题发挥,抒发感慨。诗人先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自己的遭遇,然后由己推人,感叹那些遭贬的人的处境。此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淡泊。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自己的遭遇,并以此自比。第二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看法,并以此自嘲,表达自己的人生观。

诗的开头两句,“书东坡谪岭南诸诗卷后”,点明了题目和写作的目的。这里“东坡谪岭南”,指的是苏东坡被贬到岭南(今广州一带)的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居住,他在那里写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一些有关岭南的诗歌。这两句是说,为了记录自己被贬到岭南的经历,写下了这首七律。接下来,作者便开始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在岭南期间的生活状况。“山居事事好”,“无事闭门居”两句,描绘了自己在岭南山居的生活,以及那种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山居”,指的是居住在山林中的住所,远离尘世喧嚣,过着清静的生活;而“闭门居”,则是指隐居生活。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在叙述自己被贬后的生活状况。“种茶及春阴,撷菜待秋杪”,描述了自己在山中种植茶叶,以及采摘蔬菜等待秋天的到来。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岭南时期的生活状态。“酿桂既可饮,煮葵亦足饱”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这里的“酿酒”和“煮菜”,都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活动,但在当时却显得非常惬意。而“可乐”、“足饱”等词语,则更增添了生活的满足感。

最后两句,“无事闭门居,睡美或忘晓”,则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结和反思。在这里,“无事”一词概括了诗人在被贬后的生活状态,即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操心和忙碌。而“闭门”则是指隐居生活,远离官场是非,过一种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而“睡美”则是指睡得香甜,无忧无虑;“忘晓”则是指忘记了天亮,沉浸在甜美的梦境中。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在岭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在岭南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之情。诗中还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岭南时期的孤独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和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抒怀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