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近水非通津,山梁涨雪堆如银。
冶父瀑下黄陂满,泼剌时复来游鳞。
居民大罾船户网,圜桥观者争凝神。
老饕得鱼且佐酒,雨余几研无纤尘。
王家铁枪哥舒刀,江南烽火连在高。
武昌松江尽肥美,乱流一网无遁逃。
须知鱼亦我所欲,玉箸金盘总萧瑟。
长鲸鼓浪何时休,底事吞舟坐相失。
棒檄桥观打鱼用杜公观打鱼韵
庐江近水非通津,山梁涨雪堆如银。
冶父瀑布黄陂满,泼剌时复来游鳞。
居民大罾船户网,圜桥观者争凝神。
老饕得鱼且佐酒,雨余几研无纤尘。
王家铁枪哥舒刀,江南烽火连在高。
武昌松江尽肥美,乱流一网无遁逃。
须知鱼亦我所欲,玉箸金盘总萧瑟。
长鲸鼓浪何时休,底事吞舟坐相失。
译文:
庐江附近的水域并不是交通要道,山间桥梁上的积雪堆积得像银色的山峰。
从冶父瀑布流出的水填满了黄陂湖,时而会有鱼儿被搅动起来。
居民们会用大网捕鱼,船上和桥上的人都聚精会神地观看。
那些贪吃的老饕们捕到鱼后就会饮酒作乐,雨后他们手中的酒壶里没有一点灰尘。
王家有把锋利的大刀,哥舒家族也有一把利剑,江南的战火连成一片,烽火连天。
武昌、松江一带的鱼都是那么肥美,乱流中渔人的网兜里不会有任何漏网之鱼。
要知道鱼也是我所想要的,我可以用玉筷子和金盘子来装它。
长着巨齿的大鲸鱼在水中翻滚跳跃,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为什么它会把船底撞翻而失去控制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兼记事之作。全词通过描写庐江附近打鱼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渔人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上片首二句写庐江近水的地理环境及其与长江的关系。”庐江”即今安徽庐江西面地区。由于庐江靠近长江,所以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然而,这个通道却不是常年都有船只通行的,因为山梁上的积雪常常堆积得很高,甚至像银色的山峰一样。这两句以”山梁”、”银”等词语生动描绘出了庐江附近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下片则转入对庐江打鱼场景的描述。”冶父瀑”是指位于庐江附近的一座瀑布,水流湍急,水声震耳欲聋。”黄陂”则是庐江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黄陂湖。湖水因为瀑布的溅落而变得浑浊,但仍然充满了生机。这里的”满”字用得非常形象,既描绘出了湖水的颜色,也暗示了湖水的清澈程度,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词人接着描述了渔民们的捕鱼方式。他们使用大网捕捉鱼群,然后用绳索将它们拉上岸。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人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们的动作。这种场面不仅反映了渔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词人的观察入微,对细节的描绘也相当到位。比如,他注意到了渔民们捕鱼时的动作和神态,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等等。这些细节都增加了词作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整首词通过对庐江附近打鱼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渔民们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词中的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都运用得非常巧妙,使得全词充满了艺术魅力。同时,这也体现了词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