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峥嵘马伏波,特林碑碣近如何。
海天望断虾夷岛,雪地魂销虎蹐河。
岂有安边轻用战,断无柔远不言和。
升平铙吹凌秋起,莫误西风《敕勒歌》。
【注释】
秋边:指秋天的边疆。
铜柱:汉武帝在匈奴西边设置的和亲的“汉家公主”的陪嫁物品,即“胡床”,是一种圆形的座凳。特林:《汉书·地理志》载:“玄菟郡有高城,东北有浕乐台,有长山临海,有铁关。”《后汉书·郡国志》也记载:“高城,县名。”碑碣:刻石立碑。近如何:近在咫尺,指代“安边”。虾夷岛:古时对朝鲜半岛北部称“虾夷”。虎蹐河:比喻战乱之地。安边:安定边疆。
轻用战:轻易使用战争。柔远:安抚远方。不言和:不愿用和谈来解决问题。升平:太平盛世。
《敕勒歌》:指《敕勒歌》,是魏晋南北朝时西北鲜卑族的一部民歌,内容多写塞下风情。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所作,抒发了对国家安定、边事宁靖的强烈愿望。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情与景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第一联先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首句写“铜柱”峥嵘,马伏波,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秋季,同时以铜柱之坚毅象征了边疆的安宁;二句写“特林碑碣”近在眼前,表达了诗人想要收复失地、安定边疆的愿望。
第二联写诗人站在海边,眺望着遥远的岛屿,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担忧自己无法平息叛乱、安定边疆,只能让战火继续蔓延。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国家无法实现和平稳定的局面。
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他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能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然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诗人对此深感失望。
第四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迎来一个和平稳定的时期,不再遭受战乱的困扰。同时,他也希望那些战乱地区的人能够得到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争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平稳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