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止一月,自可印千池。
那用凿邻壁,光辉共有之。
注释:
天上只有一个月,自然能印出无数池。
那用凿子去凿墙壁,光辉都是共有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月诗。全诗以“止”、“可”、“那用”、“光辉”四字为中心,通过描写月亮的不同形态,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思想情感。
天上止一月,自可印千池。
那用凿邻壁,光辉共有之。
注释:
天上只有一个月,自然能印出无数池。
那用凿子去凿墙壁,光辉都是共有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月诗。全诗以“止”、“可”、“那用”、“光辉”四字为中心,通过描写月亮的不同形态,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思想情感。
【注解】 照:照耀。海:指大海。旌麾(jīnhuī):古代军中指挥用的旗帜。慑:使……害怕,使……畏惧。猿鸟:传说中能飞的野兽。簪笏(zhānhù):插在头上和手边作为仪仗的玉器。金张:东汉时有名的世家大族,因汉金乡侯张堪、张超兄弟都姓张,所以后来以“金张”为显贵官宦之家代称。 【赏析】 此联是一副寿联,作者贺裕禄给某位寿星祝寿时所撰。这副寿联写得很有气派,富有时代特色
【释义】 兄弟二人以才智著称,文章与梅曾张代兴。 【赏析】 这是赞颂范仲淹兄弟的诗。范仲淹(989—1052),名中正,字希文,后改字公仪,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陕西经略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他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饶州(今江西波阳)。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市)知府,世称范文正公。 这首诗是范仲淹对兄弟两人的称赞
【注释】 及身强健久不达:等到自己身体强健时,却不能施展才能。 为古文章早有闻:为古代的文章早就闻名。 【赏析】 这是一首贺寿诗的序文。诗人以“强”字起兴,说明马通伯虽然年事渐高,但身体还非常健康强壮,这真是值得庆幸的。然后诗人又用“久不达”三个字概括地写出了马通伯一生事业上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结尾两句是说,马通伯在文学方面很早就很有名望,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人赏识他。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诗句释义 1 远别已三十年:表示与某人分别已经有很长时间。 2. 记宾馆留贤,看予一过丞相府:指自己曾经在宾馆招待过贤人,也曾路过丞相的府邸,这里的“贤”指的是被推崇的人才或贤能之士。 3. 近畿方五百里:指地理位置很近,距离不远。 4. 自先生即世:自从您去世之后。 5. 何人更应少微星:意思是说谁还应该像北斗七星中的少微星一样,有贤德之人出现。 译文 你与我分别已经三十年了
翻译 在师傅的指导下获得了千年难逢的真传,直取师旗作为自己的衣钵; 有弟弟被选为五洲百杰之首,早早就把家世服单于。 注释 - 从师得千载一见之人: 指通过跟随某位大师学习,获得了难以复制的知识和技艺。 - 直取旌麾作衣钵: “旌麾”通常是指军旗或指挥用的旗帜,这里比喻师傅所传授的技艺或学问。"衣钵"是佛教中师徒传承的重要象征,这里用来表示学习的对象和目的。 - 有弟为五洲百杰之选:
注释: 当使尊章:应当使尊者的章句。 相见交贺:彼此相见,相互祝贺。 自今夫婿,得助益彰:从今以后,这个丈夫的才能将更加显著。 赏析: 《贺李简廷婚联》是一首祝词,作者通过描绘婚礼的场景,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首句“当使尊章,相见交贺”,意思是说应当让尊者(新郎的长辈)的章句得到展现和庆祝,双方要互相祝贺。第二句“自今夫婿,得助益彰”,意思是说从今以后,这个丈夫的才能将更加显著。整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 裕其为仁,肃其为礼。 媒者曰宜,卜者曰祥。 译文: 贺家的女儿即将出嫁,新郎家应该表现出仁慈宽厚,新娘家应当体现出端庄有礼。 选媒人时讲究吉利,占卜时要祈求吉祥
【注释】 明公:指刘含芳。 齰舌:磨牙,形容发怒时的样子。 太史:指刘含芳的祖父刘知几。 行状:古代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著作。 钻石埋辞:即“钻木燃火”,用来形容埋没自己才能和成就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刘含芳才华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不善于结交权贵的批评。首句以“如明公可谓才臣”赞其才华出众;次句“鄙夫谬附清流,能无杜门齰舌”,则讥笑刘含芳不合于世俗,而甘于寂寞
【注释】 挽:送别。 丞相:指许振祎。张君嗣:指张方平,曾任丞相。 范巨卿:指范仲淹,他曾为谏官,曾上疏力主“庆历新政”。 【译文】 当年丞相留宾客,竟推男子张方平; 昨夜故人入梦来,远愧平生范仲淹。 【赏析】 《挽许振祎联》,作者在诗中对许振祎生前和死后都十分尊敬。他不仅把许振祎比作历史上的名臣,而且还把许振祎比作了自己的先师。 “当年丞相留宾,竞推男子张君嗣;”意思是说,当年丞相留下贵宾
这首诗由四句话组成,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首先,“视官事如身,身瘁多因急民病”,表达了作者对公务的严肃态度和责任感。他将处理的公事视为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一旦公务繁重到需要他亲自处理时,他就会感到身心俱疲。这种责任感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解县符召我,我来何处共君言”,则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被召去处理紧急公务,而此时他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时间或地点与朋友共同商讨事情
注释:本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本愿寺时的所见所感。 译文:旧日的园林胜景,如今只剩下荒凉,已经三年没有看到劫后的烟尘。 临水而立,惊觉这座园林的结构与钓鱼台相似,怀疑这里曾经是古代帝王游乐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战争破坏的感叹。诗人通过对比现在的荒凉与过去的辉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畏。同时,诗人也通过临水的观感
【注释】大木:指大树;高栋:高大的屋梁。百围:指树身粗大的树,围有百尺。一国不能两:指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树木,比喻不可多得,不可重复。若:如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颂本愿寺内的巨木,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造物主的伟大。“游本愿寺”是题咏对象,“大木作高栋,一国不能两”,是咏叹的内容。“若无百围柱,颓坏欲谁仰”是结语,也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大木”、“高栋”和“百围柱”三个词语
诗句释义 1 一镫传过海 - “一镫”在这里可能指代的是佛教的灯,象征着佛法的光芒或智慧。“传过海”表示这种光明或智慧跨越了海洋的距离,传递到远方。 2. 祖印提来未 - “祖印”通常指的是佛陀留下的手印,是修行者在特定的地点通过特定的姿势触摸而获得的启示或印记。“提来未”意味着是否已经得到了这样的印记,但尚未明确。这里可能含有对修行成就的一种悬而未决或未完成的意味。 3. 低头拜空王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注意分析每句中的意象及作者的情感;最后结合注释内容作答即可。 本题中,“舟势已欲转,扶危杖柁工”意思是:船的航向已经要改变,需要我来稳住舵把。“扶危”是稳住的意思,“舵工”指掌舵的人
摄任丘令张君琴府以东坡雪浪石铭属题 至人发兴真卓诡,以画喻石石喻水。 藏于盆中之水激荡,描绘离堆的壮观景象。 岷峨山高入眼帘,却难以归去,只能眺望。 海上石芝可食,鹤峰雪流舞动,高斋法供无消息。 阎浮一沤身一叶,嗟叹石与人谁为主客,奇章平泉真大惑。 北齐王墓中的石像,不知何时被放入何家作为阶下之石。 张侯也是一位好行好事的人,将此纸本收藏如珍品。 岂会想到东坡思念其两孙,意也因故山而聊存。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数日无人到,秋风一味凉。 这句诗描绘了秋日里园林的宁静景象。"数日无人到"表达了长时间的孤独或寂寞,"秋风一味凉"则直接描述了秋天的特点,秋风带来凉爽的感觉。整体上,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虫声疑雨落,蝶翅学花黄。 这句诗通过昆虫的声音和蝴蝶翅膀的颜色来渲染氛围。"虫声疑雨落"让人联想到雨天的声音,增加了一种湿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