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思五载何由见,屋梁落月疑君面。
漫伤玄发忽成丝,无那华年去如箭。
忆昔扁舟吴地游,登高作赋卑曹刘。
联镳共入三天竺,把酒还登万岁楼。
此时君才殊倜傥,中原屈指雄心壮。
下走萧萧一蒯缑,依刘王粲腾高唱。
桃叶渡头乌夜啼,飘零尽室在西溪。
弹棋击筑座上满,玉台春酒山中携。
江南江北各奔窜,别后书来长尺半。
赠袍每念范睢贫,解骖思济越石难。
世人白眼欺豪贤,黄金不多人不怜。
君独慷慨命游侠,丹阳时觅孝廉船。
梦日亭边花似霰,牛渚蟂矶澄匹练。
元晖筑室爱青山,太白扬帆恣欢宴。
春风杨柳已垂丝,青鞋布袜到鸠兹。
还寻北海孙宾石,应为穷途识赵岐。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送别与怀念
  • 诗句解析:“想思五载何由见,屋梁落月疑君面。”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见到宋荔裳的深切思念。通过“屋梁落月”这一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漫长等待,使人联想到宋荔裳可能已经离开或远行。
  • 背景介绍:诗中提到“想思五载”,暗示了宋荔裳与诗人已有五年未见。这五年里,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变故,而宋荔裳或许已经离开了诗人的生活,使得这份思念更加深切。
  1. 回忆与对比
  • 诗句解析:“漫伤玄发忽成丝,无那华年去如箭。”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头发逐渐变白,感叹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像飞箭一样快速逝去。
  • 背景介绍:这里的“华年”指的是美好的年华,而“去如箭”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的迅速。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宋荔裳的怀念之情。
  1. 怀旧与离别
  • 诗句解析:“忆昔扁舟吴地游,登高作赋卑曹刘。”回忆了诗人在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游历经历,提到了“曹刘”,即曹操和刘备,这两位历史人物在这里被提及,可能是为了表达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或自比。
  • 背景介绍:吴地是三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事件。诗人在这里游历,可能是为了寻找灵感和学习古代文化。同时,提到“曹刘”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文采风流的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达到这些古代名人的水平。
  1. 友情与认同
  • 诗句解析:“联镳共入三天竺,把酒还登万岁楼。”描述了诗人与宋荔裳一同前往寺庙的场景,以及他们在酒楼上饮酒作乐的情景。这里的“联镳”意味着并排乘坐马匹,而“三天竺”则是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杭州。
  • 背景介绍:三天竺是佛教圣地,也是杭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在这里,诗人与宋荔裳共同游览并交流思想,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互相认同的文化追求。同时,饮酒作乐也是文人墨客常见的社交方式,象征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1. 豪爽与慷慨
  • 诗句解析:“此时君才殊倜傥,中原屈指雄心壮。”这里赞扬了宋荔裳的非凡才能和豪迈气概。诗人称其为“才殊倜傥”,意味着他的才华出众、性格豪放。
  • 背景介绍:中原是指中国中原地区,通常用来指代国家的核心区域。诗人用“屈指雄心壮”来形容宋荔裳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赏。这里的豪爽和慷慨不仅是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是对宋荔裳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1. 漂泊与归依
  • 诗句解析:“下走萧萧一蒯缑,依刘王粲腾高唱。”描述了诗人在下落后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蒯缑”是一种古代乐器,而“刘王粲”则引用了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刘桢,他因为才华出众而知名。
  • 背景介绍:诗人可能在某个时刻感到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或遭遇了挫折,于是选择离开或隐居。在这里,他选择了依靠刘桢这样的文学巨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1. 命运与抗争
  • 诗句解析:“桃叶渡头乌夜啼,飘零尽室在西溪。”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可能在渡口听到乌鸦的啼叫,感受到了自己家族的衰落或个人的不幸。这里的“西溪”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只是诗人用来象征性的地点。
  • 背景介绍:这里的“乌夜啼”可能象征着悲伤和不幸。诗人在桃叶渡头听到乌鸦的啼叫声,可能是对自己家族命运的感慨,也可能是对个人前途的无奈。这种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抗争的渴望。
  1. 生活与追求
  • 诗句解析:“弹棋筑室爱青山,太白扬帆恣欢宴。”描述了诗人在青山中筑起小屋、与友人一起享受欢乐时光的情景。这里的“弹棋筑室”可能指的是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而“太白”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字。
  • 背景介绍:诗人选择在青山中筑起小屋,可能是为了追求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这里的“太白”可能暗示了李白的诗歌风格或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 自然与和谐
  • 诗句解析:“春风杨柳已垂丝,青鞋布袜到天涯。”描绘了诗人沿着青石板路行走的情景,周围是垂柳和青草。这里的“青鞋布袜”可能指的是一种朴素的穿着,而“天涯”则代表着遥远的距离和未知的未来。
  • 背景介绍:这里的“春风杨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美丽。诗人沿着青石板路行走,感受着春风拂面和柳丝轻摆,这种体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这种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1. 友情与认同
  • 诗句解析:“北海金山觅渔樵,还知穷途识赵岐。”描述了诗人在北海金山附近寻找渔樵的故事,并意识到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认识到真正的朋友——赵岐。北海金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景点,而渔樵是古代隐士的象征。
  • 背景介绍: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认同。他可能在北海金山附近遇到了真正的渔樵隐士,并与他们交流心得,从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这里的“赵岐”可能是一位知名的智者或贤者,代表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送宋荔裳先生之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未来道路的祝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