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妖姬尽可居,六王犹在已丘墟。
鞭桥东去无灵药,骖乘西归有鲍鱼。
黄犬泪中惭废立,白蛇醉里报驱除。
当时好为秦非计,牧地为封食有余。



质子妖姬尽可居,六王犹在已丘墟。

鞭桥东去无灵药,骖乘西归有鲍鱼。

黄犬泪中惭废立,白蛇醉里报驱除。

当时好为秦非计,牧地为封食有余。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描绘了秦朝末年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首句“质子妖姬尽可居”表达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地的贵族、美女等纳入自己的后宫,象征着权力的集中和政治的腐败。次句“六王犹在已丘墟”则进一步暗示了虽然国家统一,但内部的分裂和混乱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六国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国家依旧处于衰败之中。

诗人通过对鞭桥东去的情景描写,以及骖乘西归时所见的鲍鱼,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秦朝灭亡的无奈和悲哀。鞭桥东去象征着秦国的衰落和国家的无力回天,而骖乘西归则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黄犬泪中惭废立”,这里的“黄犬”可能象征着忠诚的臣子或者忠实的百姓,他们在看到国家被颠覆时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无奈。“惭废立”则表达了这些人对于自己未能保护国家而感到羞愧的情感。而“白蛇醉里报驱除”则是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希望新的统治者能够带来改变和复兴。

最后一句“当时好为秦非计,牧地为封食有馀”则表达了对过去秦朝统治方式的批判,认为秦朝的暴政和奢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和个人的困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秦朝末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