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数弄渺难踪,只有清疏景物同。
几片晓梅江岸月,一行秋雁墅楼风。
却愁猿骨侵人籁,更叹《龟兹》误国工。
那得中郎来仰卧,会稽千亩正丛丛。
这首诗是苏轼对杭州风景的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 笛声在胡床上反复演奏,却难以找到踪迹。
- 笛音在胡床上反复演奏,但似乎始终找不到其真正的归宿,这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迷茫与困惑。
- 只有清疏的景物和月色相融,与笛声相互呼应。
- 这里“清疏”指的是自然景象的清雅和疏淡,而“明月”则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几片早梅在江岸上绽放,一行行秋雁掠过墅楼。
- 描述了早晨的梅花和秋天的雁群,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担忧猿猴之魂侵入人的耳中,感叹《龟兹》乐曲误国。
- 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与人和谐共处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如何能够邀请中郎(指张志和)来此仰卧,欣赏会稽山中的千亩良田?
- 通过对比张志和的隐居生活和自己的官场生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境遇的深切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