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门亭午殊萧森,龙气所结云为阴。
不知泉脉出何处,潭水一碧无古今。
人间苦旱仰神意,山根滴雪成甘霖。
文鱼五色岂灵种,我来拊槛观浮沉。
竹鞭穿地松插天,鳞甲隐现疑可寻。
溪风响答万籁合,不雨亦作苍龙吟。
此山石奇树尤古,惜少瀑布飞遥岑。
寺楼倚山山卧水,遂以众影为幽深。
筝琵平日厌繁会,风泉一听生道心。
诸天原是空明相,下界谁闻微妙音。
【注释】
龙泉庵:位于浙江天台山的一座道观,以寺旁的龙泉而得名。亭午:中午时分。龙气:道教认为龙能行云布雨。阴:云雾。不知:不确知。泉脉:泉水流动的脉络。潭水一碧无古今:泉水清澈见底,仿佛没有古今之分。人苦旱:人们因干旱而受苦。神意:神灵的意愿。滴雪:指山中滴水成冰的景象。文鱼五色岂灵种:文鱼有五彩斑斓的颜色,难道是神灵所赐?我:指作者自己。拊槛:拍着栏杆。竹鞭穿地松插天:指竹鞭穿地而入,松树直插云天。鳞甲隐现:形容溪水的波纹像鱼鳞和甲壳一样隐隐约约可见。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苍龙吟:形容风声如同龙吟。此山石奇树尤古:这座山峰奇特,树木尤其古老。惜少瀑布飞遥岑:可惜这里缺少高高的瀑布飞向远处的山峰。寺楼倚山山卧水,遂以众影为幽深:寺庙的建筑背靠大山,面向流水,于是把山影水影都当作深邃了。筝琵平日厌繁会,风泉一听生道心:平时听到筝琵之声,感到厌倦;现在听到风泉之声,心中产生了修行的想法。诸天原是空明相,下界谁闻微妙音:诸天本来是虚空明亮的样子,下界的人谁能听到微妙的声音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天台山龙泉庵听泉时的感受。
【赏析】
诗题是“龙泉庵听泉”,首句写庵中环境。“寺门亭午殊萧森,龙气所结云为阴。”寺门亭午时分显得特别萧条,这是因为龙气凝聚而成的云雾笼罩了寺院。这里的“萧森”和“龙气”两个词,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孤峭,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佛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不知泉脉出何处,潭水一碧无古今。”表达了作者对泉水源流的探求。作者无法得知泉水的源头在哪里,只觉得潭水碧绿得如同没有古今之分。这两句通过探求泉水的源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接下来三、四句“人间苦旱仰神意,山根滴雪成甘霖。”描述了人间旱情严重,人们渴望神灵降下甘霖。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接着是“文鱼五色岂灵种,我来拊槛观浮沉。”作者来到龙泉庵,看到水中的鱼儿五颜六色,不禁感叹这是神灵的恩赐。作者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来聆听风声,感受心灵的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竹鞭穿地松插天,鳞甲隐现疑可寻。”描绘了竹林中的竹鞭穿地而过,松树直插云霄,溪水中的鱼鳞甲隐现在水面之下。这些自然景象让人感到宁静而神秘。
然后是“溪风响答万籁合,不雨亦作苍龙吟。”风吹动溪水发出声响,回应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即使是没有下雨,溪水也像龙在吟唱。这里的“苍龙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流淌的声音。
接下来是“此山石奇树尤古,惜少瀑布飞遥岑。”这座山峰奇特,树木尤其古老,可惜缺少高高的瀑布飞向远方的山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最后一句“寺楼倚山山卧水,遂以众影为幽深。”寺庙的建筑背靠大山,面朝流水,于是把山影水影都当作深邃了。这两句通过描绘寺庙与山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修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意境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