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
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
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
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
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
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

古北口迤南一带,群山秀峙松栝特盛。

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

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

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

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

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

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古北口迤南一带,群山秀峙松栝特盛”

  • 注释: 描述诗的地理环境,位于古北口以南,群山秀丽,特别以松树和栝楼(一种植物)为特色。
  • 赏析: 这一句为全诗设定了背景,让读者能够想象出一幅北方山地的自然风光图。

2. “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

  • 注释: 我向东行走,阳光照耀着我向西的方向。
  • 赏析: 表达了诗人早晨开始行程的情景,暗示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3. “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

  • 注释: 群山在侧面露出,云气高或低。
  • 赏析: 描绘了山脉的轮廓,以及云层的动态变化,增添了诗歌的动态美和画面感。

4.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

  • 注释: 山脚下覆盖着松柏和栝楼,翠绿中带着寒冷的气息,多次迷失。
  • 赏析: 通过“寒重”和“翠屡迷”这样的词语,传达了山林的冷峻和生机勃勃的景致,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峻和挑战性。

5. “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

  • 注释: 偶尔出现的残雪像一块白布一样,孤鹤栖息在那里。
  • 赏析: 通过残雪与孤鹤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宁静,也暗喻诗人心境的超脱与独立。

6.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

  • 注释: 有四五户人家住在山上,他们相互帮助,一起生活劳作。
  • 赏析: 这句诗展示了一种简单而纯朴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7. “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

  • 注释: 风把伐木的声音吹落,树林里聚集起做饭的烟雾。
  • 赏析: 这句话通过声音、颜色和动态描写,营造了一种山林间的生动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8. “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

  • 注释: 没想到在边塞山上,竟然会有这样与世隔绝的道路。
  • 赏析: 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净土的渴望表达。

9. “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

  • 注释: 天地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索相连,走过的人留下的足迹成为了一种象征。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