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
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
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人的情感。“万里初秋月”,“万里”指天之广,“初秋”指时节之早,“月”指时间之晚。“中江第一亭”,中江,即汉水,汉江,在今湖北中部;第一亭,指大观亭。“堑深规地险”,“堑深”指亭的四周有深深的壕沟,“规地险”指地势险要。“祠古吊忠灵”,“祠古”指祭拜古代忠臣,“吊忠灵”指凭吊忠臣的英灵。“云共遥天碧”,“云”指天上的云彩,“碧”指天的颜色。“镫馀隔岸青”,“镫余”指灯笼的光照射到岸边,“隔岸青”指远处的青山。“登高发长啸”,“登高”指站在高处,“发长啸”指高声长吟,这里指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疑有蛰龙听”,蛰龙,指伏藏的龙,比喻英雄豪杰。“疑有蛰龙听”,指诗人怀疑自己仿佛听到了潜伏的英雄豪杰在倾听自己的心声。
【答案】
夜月登大观亭
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
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
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了汉水边上的大观亭,看到万里天空中一轮明月正缓缓升起,于是写下这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大观亭周围的景象:四面环水的亭子,深邃的护城河,古老的庙宇,高远的天空,明亮的月亮……这些景象都给诗人以强烈的刺激和感染,使他感到心胸开阔、豪气干云。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