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中州不计程,信阳已过更南征。
肩舆每傍山腰转,石径时临树杪行。
远岫横烟人早爨,深林激溜水长鸣。
尘埃不到居堪卜,役役空惭志未成。
【注释】
中州:这里指中原,泛指河南、河北一带。信阳山行:作者在信阳山游览时所写的诗。
历尽:遍游。不计程:不计较路程长短。
肩舆:用肩抬着的轿子。傍:靠近。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树杪:树叶尖儿。
远岫(xiù):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横烟:横亘在空中的烟雾。人早爨(cuàn):人们很早就开始做饭。爨,烧火做饭。
深林:茂密的树林深处。激溜:湍急的流水声。长鸣:长时间地响。
尘埃:尘土;这里指旅途中的尘土。居:住。堪卜:可以占卜,可以决定。
役役:奔波劳碌的样子。空惭:白白惭愧或自感羞愧。志未成:心愿未能实现。
【赏析】
这首写于宋徽宗政和年间,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从入山到登高,从日出到傍晚,一路行来,所见所闻,无不触动他的心弦,于是他不禁吟咏起来:“历尽中州不计程,信阳已过更南征。”
首句“历尽中州不计程”,表明了这次出游的目的,即游历中原各地,不计算行程的远近。诗人以“历尽”二字概括了整个行程,表达了他游历中原的决心和毅力。第二句“信阳已过更南征”,进一步明确了此行的目的地——信阳。信阳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也是诗人此次游历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肩舆每傍山腰转,石径时临树杪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情景。诗人乘坐着轿子,沿着山路曲折蜿蜒地前行,时而走在石径上,时而走在树枝的顶端。这种独特的行走方式使得诗人得以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这两句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独特体验。
“远岫横烟人早爨(cuàn),深林激溜水长鸣。”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色。远山如画,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而山下的树林则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与活力。诗人还观察到深林中的水流声,那是激流奔腾的声音,让人心生愉悦之感。这些生动的画面都让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使他陶醉其中。
尽管诗人对这次出游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之情,但他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感。他在诗中写道:“尘埃不到居堪卜,役役空惭志未成。”这表明诗人内心对于自己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他认为自己的足迹遍布了中原地区的许多地方,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因此感到一种空虚和自责。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信阳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独特体验。同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得到了抒发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