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镫明急管催,高楼晴槛倚江开。
潮声夜静千帆转,断岸风回万马来。
吴越山川供醉眼,古今天地独登台。
九秋萧瑟谁堪赋,滚滚词人庾信哀。
八月十八日观潮
头白灯明急管催,高楼晴槛倚江开。
潮声夜静千帆转,断岸风回万马来。
吴越山川供醉眼,古今天地独登台。
九秋萧瑟谁堪赋,滚滚词人庾信哀。
注释译文
《八月十八日观潮》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第一句“头白灯明”指夜晚观潮的景象,而“急管催”则形容音乐节奏急促,营造出节日气氛。第二句“高楼晴槛倚江开”描绘了江边观潮的壮丽景色。第三句“潮声夜静千帆转”,描述了潮水退去后,江边的船只缓缓转动的画面。第四句“断岸风回万马来”,则展现了潮水冲击岸边时,风势强劲带动万马奔腾的景象。第五句“吴越山川供醉眼,古今天地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第六句“九秋萧瑟谁堪赋”,表达了秋天萧瑟、寂寞的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最后一句“滚滚词人庾信哀”,则是借用庾信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岁月流逝的感伤。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赏析
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观潮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头白灯明急管催”,以“头白灯明”形容观潮时夜晚的景象,而“急管催”则表现了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这样的描绘不仅营造了浓郁的氛围,也为整首词奠定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基调。
紧接着,词人以“高楼晴槛倚江开”勾勒出江边观潮的壮丽景象。这里“晴槛”意味着宽阔的栏杆,为江面增添了一抹宁静而又壮观的色彩。
“潮声夜静千帆转”,进一步描绘了潮水退去后,江面上船只缓缓转动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断岸风回万马来”,则展现了潮水冲击岸边时,风势强劲带动万马奔腾的景象,这一描写充满了动态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磅礴的力量。
“吴越山川供醉眼,古今天地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同时,“古今天地独登台”则暗示了诗人站在观潮台上,俯瞰整个大地的豪迈情怀。
整首词还通过“九秋萧瑟谁堪赋,滚滚词人庾信哀”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岁月流逝的感伤。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