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王花坞珠娘宅,惯倚花风送行客。
夜换薰篝甲煎香,晓调脂盝秋江碧。
蛮船月上水鸡鸣,红烛珊瑚照眼明。
茉莉花从宵髻放,木鱼歌促暗潮生。
舵楼一缕笙箫起,万点红镫水中市。
沙面纵横十字街,秦楼只在烟波里。
烟花名籍落江湖,别买邻船住小姑。
鬻尽鱼儿养鱼女,不随鱼户纳鱼租。
江南大估徘徊久,装橐千金俄撒手。
前月浮梁贩到茶,换来黄木湾头酒。
酒痕消尽又年年,万斛明珠总化烟。
赤足蓬头呼灶婢,不成春梦鹧鸪天。
浮萍败絮何时已,人笑人歌声在水。
早知生世伴鱼虾,不如早嫁鱼蛮子。
鱼蛮一样住风波,不着人间绮与罗。
月明一曲渔家傲,可是当年踏臂歌。

诗句原文:

刘王花坞珠娘宅,惯倚花风送行客。

夜换薰篝甲煎香,晓调脂盝秋江碧。

蛮船月上水鸡鸣,红烛珊瑚照眼明。

茉莉花从宵髻放,木鱼歌促暗潮生。

舵楼一缕笙箫起,万点红镫水中市。

沙面纵横十字街,秦楼只在烟波里。

烟花名籍落江湖,别买邻船住小姑。

鬻尽鱼儿养鱼女,不随鱼户纳鱼租。

江南大估徘徊久,装橐千金俄撒手。

前月浮梁贩到茶,换来黄木湾头酒。

酒痕消尽又年年,万斛明珠总化烟。

赤足蓬头呼灶婢,不成春梦鹧鸪天。

浮萍败絮何时已,人笑人歌声在水。

早知生世伴鱼虾,不如早嫁鱼蛮子。

译文:
刘王花坞珠娘的家宅,她习惯于依靠花香为行人送行;夜晚更换熏篝甲煎香,清晨调脂盝妆抹秋江碧色。
蛮船月上水面时,水禽鸣叫,红烛映着珊瑚,光芒耀眼;茉莉花从她的发髻中散发出芬芳,木鱼声声催促着夜色中的潮汐。
舵楼中传来一丝丝笙箫之音,万点红灯在水中的市井中闪烁;沙面的街道纵横交错,而秦楼只存在于烟雾缭绕的水波之中。
烟花女子的名单被记录在江湖中,但她们选择另买船只与邻居一同生活;卖尽了鱼儿却养育着养鱼女子,她们不跟随鱼商收取鱼租。
江南的大商人长时间徘徊,最终装载着千金货物离去;前月从浮梁贩来的茶叶和黄木湾头买来的酒都被交换。
酒痕消退,又是一年,万斛明珠都化作了烟雾;赤脚蓬头的女奴呼叫着灶婢,一场春梦就此破灭;浮萍和破絮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人们笑着歌唱的声音还在水面上回荡。
早就知道与鱼虾作伴的生活是短暂的,还不如早早嫁给鱼蛮子。

注释:

  • 刘王花坞珠娘宅:指珠娘居住在美丽的刘王花坞中,以花卉为装饰的宅邸。
  • 惯倚花风送行客:习惯于依靠花香为行人送行。倚,依靠。行客,指行走的客人或行人。
  • 夜换薰篝甲煎香:夜晚更换熏香和篝火来驱除蚊虫。薰篝,用熏香制成的篝火。
  • 晓调脂盝秋江碧:清晨涂抹脂粉,使江水显得碧绿如玉。
  • 蛮船:南方少数民族的船只。
  • 万点红镫水中市:形容市场上灯火通明如繁星般闪烁。万点,形容繁多。
  • 沙面:指河岸的沙子表面。纵横:交错。十字街:指街道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
  • 秦楼:古时的高楼建筑,此处指妓院。烟波里:烟波浩渺的水面之中,比喻迷离的情爱场所。
  • 烟花名籍:指烟花女子的户籍登记。落江湖:流落在江湖中,泛指四处漂泊。
  • 别买邻船住小姑:不要购买相邻的船只作为住处,以免受到牵连或影响生意。小姑,年轻女性。
  • 鬻尽鱼儿养鱼女:卖尽了鱼后养育养鱼的女子,指从事渔业的女性。不随鱼户纳鱼租:不向鱼商缴纳租金或费用,自由经营。
  • 江南大估徘徊久:江南的大商人徘徊良久。估,估计、计算。
  • 装橐千金俄撒手:装载着满满一袋黄金突然离去。装橐,装满口袋。俄撒手,突然离去。
  • 前月浮梁贩到茶:上个月从浮梁(地名)贩运到茶叶。浮梁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一带。
  • 换来黄木湾头酒:换取黄色木质的酒杯中的美酒。黄木,可能是指用黄木制成或者黄色的酒杯。湾头,靠近江湾的地方。
  • 酒痕消尽又年年:酒迹已经消失,但每年的重复如同没有变化一样。酒痕,指酒杯留下的痕迹。
  • 万斛明珠总化烟:形容财富化为灰烬,就像万斛明珠最终消散成烟雾。万斛明珠,巨大的财富。
  • 赤足蓬头呼灶婢:赤着脚蓬着头呼喊灶婢的工作。赤足,赤着脚丫子。蓬头,头发蓬松的样子。
  • 不成春梦鹧鸪天:无法实现的梦想如同鹧鸪啼叫一般凄凉。不成春梦,比喻梦想未能实现。
  • 浮萍败絮何时已:飘零的浮萍和败絮何时能停止?浮萍,漂浮在水中的草茎或植物部分。败絮,破碎无用之物。
  • 人笑人歌声在水:人们笑着唱歌的声音在水中回荡。人笑人歌,指人们的笑声和歌声相互呼应。
  • 早知生世伴鱼虾,不如早嫁鱼蛮子:如果能早点了解与鱼虾为伴的生活,不如早点嫁给鱼蛮子。
  • 鱼蛮一样住风波,不着人间绮与罗:像鱼蛮一样生活在风波之中,不需要世间华丽的衣裳和首饰。
  • 月明一曲渔家傲:月光明亮的夜晚,唱一曲渔家的骄傲歌曲。
  • 可是当年踏臂歌:可是当年他曾经边舞边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踏臂,舞蹈的姿态之一。

赏析:
《嫁鱼蛮》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如筠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与鱼蛮子共度生活的情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束缚的不满。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反思,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质疑,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