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天微风,蝉鸣客纷集。
秋窗面面敞,看秋如不及。
不必山与水,岂在竹与丝。
言追碧筒饮,对把青荷枝。
荷枝青未了,秋色盈襟抱。
譬彼清泠泉,一酌令心好。
广庭日西斜,篱落飘秋花。
花光秋之外,诗思天之涯。
诗来不知处,宛转花间路。
脱我华阳巾,挂之千岁树。
有客笔如椽,苍苍挥暮烟。
图成看小李,饮中歌八仙。
酒酣客快意,起舞花垂地。
松上微月生,秋天转无际。
【注】
①罗两峰:指罗贯中,字两峰。
②都周驾堂:即都御史行台衙门。周驾,环绕,指周围。
③编修、检讨:明朝中央六部所属机构。
④寓斋:作者住所。
⑤李龙眠: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字。西园雅集图:李思训绘。据传是描绘唐代李思训在洛阳家中为王徽之等人所画的《唐人写真》。
⑥转韵体:即七言律诗。
⑦木落天微风:木叶落尽,天空起微风。
⑧蝉鸣客纷集:蝉声与客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⑨不必山与水:意思是说,不必一定要有山有水,只要能够欣赏到自然美景就行了。
⑩岂在竹与丝:意思是说,哪里一定要有竹子和丝弦呢?
⑪言追碧筒饮:指喝碧玉筒里的酒。碧筒,用青玉制成的筒状饮酒器。
⑫对把青荷枝:指拿着青荷叶做酒杯来喝酒。
⑬荷枝青未了:荷叶已经变青了,但还没有喝完。
⑭譬彼清泠泉:比喻清凉的泉水。
⑮广庭日西斜:宽广的庭院里,太阳即将西沉。
⑯篱落飘秋花:篱笆旁边,飘落着秋天的花朵。
⑰花光秋之外:花光映照在秋天之外的景色上。
⑱诗思天之涯:诗人的思绪飞向遥远的天边。
⑲宛转花间路:曲折地行走在花丛中的路上。
⑳脱我华阳巾:摘下我的头巾。华阳,指华阳洞,在四川眉县东北,相传晋朝道士张道陵曾在此炼丹。
㉑有客笔如椽:有一位客人的笔墨像椽子一样粗。
㉒苍苍挥暮烟:形容墨迹浓重。挥,挥动;暮烟,傍晚的烟雾。
㉓小李:李成,字咸熙。小李,指李成的《云横秀岭》等小品山水画作品。
㉔酒酣客快意:客人喝得痛快极了。快意,痛快。
㉕起舞花垂地:起身跳舞时,花瓣飘落满地。
㉖松上微月生:松树上的月亮刚出来。
㉗秋天转无际:秋天的天空无边无际。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秋景图画,赞美了作者的朋友——一位文才超群、风流潇洒的文人雅士,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慕之情。
首联“木落天微风,蝉鸣客纷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景象。落叶纷纷,天空微风习习,伴随着阵阵蝉鸣,一群客人相聚于这美妙的时光之中。这一联通过写景,为下文的描绘打下了基础。
颔联“秋窗面面敞,看秋如不及。”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美景。秋日的阳光照耀下,窗户敞开,人们尽情地欣赏着秋天的美好。此时,他们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好像无法抓住这短暂的美好时光。这一联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秋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颈联“不必山与水,岂在竹与丝。”“言追碧筒饮,对把青荷枝。”则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诗人认为,山和水固然美丽,但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竹和丝虽然优美,但也并不重要。真正的美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独立,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中间四句“荷枝青未了,秋色盈襟抱。”以荷花为喻,赞美了秋天的美好。荷叶已经变绿,但秋天的色彩仍然充满了诗人的心灵。这一联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秋天的美丽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尾联“譬彼清泠泉,一酌令心好。广庭日西斜,篱落飘秋花。”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美丽。如同清澈的泉水,一饮便使人心旷神怡;广阔的庭院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宁静美丽;篱笆旁,飘落着秋天的花絮。这一联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最后两句“诗来不知处,宛转花间路。”“脱我华阳巾,挂之千岁树。”则是通过抒发感慨,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和赞美。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努力写诗,但却难以达到朋友的水平;为了表达敬意和赞美之情,他决定摘下自己的华阳巾,挂在万古长青的树上。这一联通过抒发感慨,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