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山黛豁,携手问郊原。
茗色青于树,花光红过村。
爱僧能种菜,礼佛恰窥园。
默坐忘酬对,都妇画旨论。

【注释】

雨余山黛豁(huò):雨过后山色显得格外明净。豁,明朗、开阔之意。

爱:喜欢。

种菜:在寺中种植蔬菜。

礼佛:指拜佛。

画旨论:谈论绘画的意境和风格。

【赏析】

徐松之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多有流传,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平仄相间,音韵和谐。前两句写登山上人草阁,后两句写登高所见。“茗”指茶,“花”指茶花。

译文:

雨后山色分外开朗,我们携手问郊原。

茶叶的颜色比树木还绿,茶花的色泽比村落更红。

喜欢僧侣能够种菜,拜访佛堂正好窥探花园。

默坐忘情,连回答酬谢话的机会也失去了。

都妇:指家中妇女。画旨论:指绘画的意境和风格。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春日登山赏景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首联写登高所见,颔联写所观景物,颈联写与僧人交往,尾联写诗人对绘画的兴趣。

首句“雨余山黛豁”,点明了时间、地点及天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雨后初霁,山色分外开朗;而“豁”字更是让人感受到山的空阔无垠。

颔联中的“茗”指的是茶叶,而“花”则是指茶花。这两句诗将二者进行对比,突出了茶色的青翠以及茶花的艳丽。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颈联“爱僧能种菜,礼佛恰窥园”,则是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互动。这里的“能种菜”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生活技能,也暗示了他们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而“礼佛恰窥园”则进一步表达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默坐忘酬对”,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超脱与宁静。他不再关注外界的纷扰与喧嚣,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这种心境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首诗还将山水与人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既有山水的壮丽景色,又有人间的温情与关爱;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的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