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注释:
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易公仙赴浙江署即次留别原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首句“几年拾栗从狙公”,意思是说与友人一起度过了许多年的时光,像狙公捡栗子一样,彼此相互扶持,共同努力。这里的“狙公”指的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的狙公,他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农夫,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帮助他人。
第二句“习隐徐无事迹同”,意思是说在隐居生活中,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没有分别。这里的“隐逸”是指隐居山林的生活,表示两人都选择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两句“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鹤书(书信)催促,但是无法挽留住易公仙。同时,他也明白到即使是一棵橘树也不会被分成几部分,比喻友情深厚,不会因为距离而淡化。
后两句“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景色以及自己的离愁别绪。“汧曲”是古代地名,这里指代一种特定的地理环境;“越中”则是指江南地区。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他表示虽然这次告别后可能会面临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但是他们都要继续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面对。同时,他还提醒对方要注意安全,不要轻信飞蓬(飘零的蒲公英)这样的比喻,寓意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