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峰飞鸟上,引手接明霞。
檐浅云常宿,松深日易余。
山僧惟习静,野鹿解衔花。
吾亦忘机客,埋名谁复夸。
【解析】
此诗首句点题。“读书万峰庵”表明作者在万峰庵读书;“幼弟简斋以诗见寄”,说明作者的妹妹在简斋作诗寄来;“次韵和答”表明作者是回信给简斋的妹妹。这首诗是作者对妹妹的回信,故第一句为点题,第二句应理解为:妹妹的诗句,如同飞鸟从莲峰上引颈伸舌,直冲向天边,接住了那耀眼的朝霞。第三句,“檐浅云常宿”中的“檐”指屋檐,“深”与上文的“浅”相对。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画面。第四句,“松深日易余”,其中“松”指松下或松林。“日易余”,意思是太阳落下了,天色也暗了下来。这一句写意,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第五句,“山僧惟习静”,其中的“山”指山中,“僧”指僧人,“惟习静”即只有学习静坐。第六句,“野鹿解衔花”,这里的“野鹿”指山野中的动物,“解衔花”指的是它们会摘取花枝作为食物或玩具等用途。第七句,“吾亦忘机客”,中的“亦”表示也,“机”指机会、时机,“忘机客”即忘掉一切机变的人。第八句,“埋名谁复夸”,其中的“埋名”指的是隐居不问世事的意思。这两句是作者的自白。
【答案】
①莲峰飞鸟上,引手接明霞。②妹妹的诗句,如同飞鸟从莲峰上引颈伸舌,直冲向天边,接住了那耀眼的晨曦。③妹妹的诗句,如同鸟儿飞越了千山万岭而归巢,将那美丽的朝霞留在了人间。④妹妹的诗句,如同鸟儿飞越了千山万岭而归巢,将那美丽的朝霞留在了人间。⑤妹妹的诗句,如同鸟儿飞越了万水千山而归巢,将那绚丽的朝霞献给了大地。⑥妹妹的诗句,如同鸟儿在万水千山之间翱翔而归巢,将那美丽的朝霞奉献给了大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妹妹的回信。诗的第一句点题,表明作者在万峰庵读书。第二句应理解为:“妹妹的诗句,如同飞鸟从莲峰上引颈伸舌,直冲向天边,接住了那耀眼的晨曦。”第三句,“檐浅云常宿”,其中“檐”指屋檐,“深”与上文的“浅”相对。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画面。第四句,“松深日易余”,其中“松”指松下或松林。“日易余”,意思是太阳落下了,天色也暗了下来。这一句写意,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
第五、六句写意。第五句,“山僧惟习静”,其中“山”指山中,“僧”指僧人,“惟习静”即只有学习静坐。第六句,“野鹿解衔花”,说的是山野中的动物,会摘取花枝作为食物或玩具等用途。这两联是诗人自述的闲适生活和心境,也是对妹妹诗歌的肯定与赞美。
最后两联是作者的自白。第七句,“吾亦忘机客”。这里的“亦”表示也,“机”指机巧、机会,“忘机客”指的是忘掉一切机变的人。第八句,“埋名谁复夸”。“埋名”指的是隐居不问世事的意思。这两句是诗人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