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水秋风路,依依客骑过。
稻花村舍近,杨柳钓篷多。
云影随双桨,岚光润一蓑。
津楼逢雨霁,乡梦落烟波。

【注释】

沔县: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市西。秋风路:秋天的风声吹过道路。依依客骑过:客人骑着马缓缓通过。

稻花:稻田里盛开的花朵,泛指农田。村舍:村庄。近:靠近。

云影:云的影子,指天空中的云朵。随双桨:随着船桨划水而移动。岚光:山间的雾气或云光。润一蓑:沾湿衣襟。蓑,单层粗布制成的雨衣。

津楼:渡口上的亭子。雨霁:雨停后。津楼逢雨霁,即在渡口上遇到下雨天。乡梦:家乡的梦境。烟波:烟雾缭绕的水波。

【赏析】

《沔县道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沔县旅途所见的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首两句“沔水秋风路,依依客骑过。”描绘了诗人走在沔水旁的道路上,秋风萧瑟,远处的行人骑马缓缓经过的情景。这里的“沔水”指的是汉水,古代称为沔水,流经陕西、湖北等地。诗人通过对沔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同时,“秋风路”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秋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了凉意,同时也预示着旅途的艰辛和挑战。

第三句“稻花村舍近,杨柳钓篷多。”则转向了农村景象。诗人看到田野中稻花盛开,村庄的房屋与杨柳相映成趣。这些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在这里,诗人用“稻花”、“村舍”、“杨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第四句“云影随双桨,岚光润一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渡口遇到的自然景色。“双桨”指的是船桨,象征着行船的动作;“云影”则是指云的影子随着船桨的划动而变化。而“岚光”则是山间云雾缭绕的光,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这里的“云影”、“岚光”与“双桨”、“一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最后一句“津楼逢雨霁,乡梦落烟波。”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津楼”指的是渡口上的亭子,这里可能是诗人休息的地方。然而,当雨停了之后,他却发现家乡的梦境已经落在了烟波之中。这里的“雨霁”和“烟波”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人生的无常之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富有感染力,让人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