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白云泉,一线吐岩腹。
涓净涵莓苔,凄清韵琴筑。
时有白头僧,持瓢到幽谷。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迢迢白云泉,一线吐岩腹。
涓净涵莓苔,凄清韵琴筑。
时有白头僧,持瓢到幽谷。

译文如下:

遥远的白云泉水,一线从岩石深处喷涌而出。
清澈的泉水浸润着莓苔,声音凄凉如同琴弦拨动。
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白发僧人,手持瓢来到幽静的水边。

注释与赏析:

  • 迢迢(tiáo tiáo):遥远,形容距离之远。
  • 一线(yī xiàn):一条细长的痕迹或物体的一部分。此处指泉水从岩石中冒出的细线。
  • 吐岩腹(tǔ yán fù):从岩石内部涌出。
  • 涓净(juān jìng):细小而清澈。这里形容泉水很清。
  • 涵(hán)莓苔(méi tái):浸泡在水里的莓苔。
  • 凄清(qī qīng):凄凉、清冷的声音。这里形容泉水的声音。
  • 韵(yùn):和谐地发出的声音。
  • 琴筑(qín zhu):古琴和打击乐器鼓。这里用来比喻泉水的声音,如同琴音和鼓声一样美妙动听。
  • 白头僧(bái tóu sēng):年老的和尚,头发白色,这里泛指僧人。
  • 持瓢(chí páo):拿着舀水的器具。这里指僧人手持瓢子来到水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白云泉水的景象和声音,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诗中以“白云泉”、“一线吐岩腹”、“涓净涵莓苔”等词语,描绘了泉水的清新和纯净。同时,“凄清韵琴筑”则表达了泉水声音的悠扬动听,仿佛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琴音和鼓声。最后,诗人以“时有白头僧,持瓢到幽谷”收尾,既点明了时间地点,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