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半将开,媚此雪后月。
空庭耐春寒,坐到昏钟歇。
池光明檐楹,鹤唳激林樾。
幽人默相对,诗思清到骨。

【注释】

和子湘:指与子湘一起赏雪、夜坐。效韦左司:效法韦应物。韦应物字承吉,唐代著名诗人,曾做过左司郎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和子湘春夜赏雪的诗。此诗以“梅花”为题,是取其谐音“梅难”。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格,而“梅难”则暗示着赏梅人内心的矛盾:赏花容易,赏心却难得。因此,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赏梅,实际上是在表达赏花人的内心矛盾,以及赏花时那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心境。

首句“梅花半将开”,是说梅花已经开了大半,但尚未完全盛开。梅花之所以被称为“梅”,是因为它的枝干挺拔,花瓣洁白如雪,所以人们常称梅花为“寒梅”。“半将开”,即指这种状态。次句“媚此雪后月”,则是说梅花在雪后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妩媚动人。这句中的“媚”字,既是对梅花美丽形态的形象描绘,也是对其高洁品质的象征性表达。同时,这两句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无奈感受。

第三句“空庭耐春寒”,则是说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院子里的梅花似乎也在忍受着春寒的侵袭。这里的“空庭”指的是空旷的庭院,而“耐春寒”则是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形象概括。这句诗既表现了梅花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第四句“坐到昏钟歇”,则是说在这样寂静的时刻,作者一直坐到天黑,直到敲钟声停才肯离去。这里的“坐到昏钟歇”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耐心和毅力,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除了梅花之外,没有其他人陪伴他度过这段时光。

第五句“池光明檐楹”,则是说在这样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池塘上,照亮了屋檐和门框。这里的“明”字,既形容了月光的明亮,也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光明。而“楹”,则是指房檐下的横梁。这句诗既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也暗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光明。

第六句“鹤唳激林樾”,则是说在这种寂静的氛围中,偶尔传来一阵阵鹤的叫声,使得周围的树林仿佛都在颤抖。这里的“林樾”,既是指树林间的风声,也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的波动。而“鹤唳”则是对鹤叫声的形象描写,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最后一句“幽人默相对”,则是说在这样的寂静中,作者默默地与对方相对无言,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沟通和交流。这里的“幽人”指的是一个隐居的人,而“默相对”则是说双方静静地相互面对着对方,没有言语交流。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他对于心灵沟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月光、山林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通过对赏花人内心矛盾与渴望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相互映照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