崚嶒未怕骨如柴,排闷时时强散怀。
叔夜养生终是癖,伯伦醉死便须埋。
枕边唤梦劳黄鸟,陌上行游让玉騧。
莫负阳春好烟景,且教办取踏青鞋。
【注释】
病起:因病初愈,身体尚未完全康复。
崚嶒(léng rén):形容山势高耸、崎岖不平。
排闷:解除忧愁。
叔夜: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乳名,字子建。
伯伦:晋朝陶渊明,字元亮。
枕边:即床头。
陌上行游:在田间小路上游览。
玉騧(wěi huò):一种骏马。
阳春:这里指春天。
烟景:指如烟似雾的美景。
踏青鞋:指出游穿的新鞋。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诗人病愈后的心情和活动,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逼真。
首句“崚嶒未怕骨如柴”,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自己虽病愈却依旧骨瘦如柴的状况,既表达了自己对健康恢复的喜悦,也流露出因久病而对健康的珍惜之情;次句“排闷时时强散怀”,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在病愈后心情豁然开朗,摆脱了抑郁沉闷的心境,这两句通过对比,更突出了病愈后精神面貌的改变。
第三句“叔夜养生终是癖”,用典指东晋时期有名的文人陶潜,他喜爱养性养性,自号“五柳先生”;第四句“伯伦醉死便须埋”,用典指晋朝文学家阮籍,他爱喝酒,喝醉酒常常不省人事;第五句“枕边唤梦劳黄鸟”,用典指《庄子·外物》中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黄雀,飞到了黄河边上,被一位渔翁抓去。第六句“陌上行游让玉騧”,用典指的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故事,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齐国,齐桓公送给他一匹宝马,他骑着马从齐国出发,途中路过鲁国,鲁国的国君让他换下宝马换上普通马匹继续前行;第七句“莫负阳春好烟景”,“阳春”指春天,这句意思是不要辜负春天美好的风光;最后一句“且教办取踏青鞋”,意为趁着大好的春光,出去游玩赏景。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通过对自身状况的描述与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