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旷无际,长江一望深。
危亭穿石罅,密树散春阴。
帆影当窗暝,钟声入浦沉。
盘桓千仞上,徙倚自长吟。
【注释】
纵览:远望。
旷无际:无边无际。
穿石罅:穿过石头裂缝。
密树散春阴:浓密的树木分散着春天的阴暗。
暝(míng):昏暗。
钟声入浦沉:钟声传向江中,声音低沉。
盘桓:徘徊。
徙倚:因有所思而长时间地站立不动。长吟:大声吟唱。
【赏析】
《春日登宏济寺》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律诗。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名山大川后登临寺庙,放眼四顾,饱览江山胜景,心情极为舒畅愉快,于是情不自禁,吟咏作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首联“纵览旷无际,长江一望深”,描写了宏济寺的景色,视野开阔,长江之水浩渺无尽。“纵览”即远望,“旷无际”即无边无际;“长江一望深”,指长江水势浩大,滔滔东流入海。这两句写出了宏济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光。
颔联“危亭穿石罅,密树散春阴”,描绘了宏济寺周围的景物。“危亭”,指高耸入云的塔或楼阁,“石罅”,指岩石缝隙,“密树”指郁郁葱葱的树木。这两句写出了宏济寺周围的风景和氛围。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帆影当窗暝,钟声入浦沉”,描写了宏济寺附近的景色。“帆影”指船只上的帆影,“当窗暝”指傍晚时分,天色昏暗;“钟声”指寺庙内敲响的钟声,“入浦沉”指钟声在波涛中回荡。这两句写出了宏济寺附近的景色和环境。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尾联“盘桓千仞上,徙倚自长吟”,描写了宏济寺内的景色。“盘桓”指徘徊不前;“长吟”,指大声吟诵。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了自己在宏济寺内的感受和体验。他站在千丈高的悬崖上,久久地徘徊不去;时而驻足思考,时而高声吟诵,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感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