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坫飞扬孰霸才,百年闽派未蒿莱。
何人风雨携诗卷,两代江山付酒杯。
品汇至今摹典籍,瓣香几辈有吟台。
剧怜宛在堂前月,夜夜吟魂自往来。
宛在堂礼十四先生
坛坫飞扬孰霸才,百年闽派未蒿莱。
何人风雨携诗卷,两代江山付酒杯。
品汇至今摹典籍,瓣香几辈有吟台。
剧怜宛在堂前月,夜夜吟魂自往来。
【注释】
- 宛在堂礼: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春帖子词》中“宛在堂前”一句。
- 坛坫:古代指诸侯、卿大夫的席位或祭祀的地方。
- 霸才:杰出才子。
- 百年闽派:指宋代以福建(今福建省)为主的文人集团。
- 蒿莱:荒草野地。
- 何人风雨携诗卷:指谁在风雨中带着诗卷行走。
- 两代江山付杯酒:指两代人的江山被酒所寄托。
- 品汇:诗文汇编。
- 瓣香:比喻敬献香花。
- 吟台:诗人吟诵诗歌的场所。
- 剧怜:非常同情,怜惜。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文人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深深惋惜之情。首句“坛坫飞扬孰霸才”,表达了对历史上文人风采的赞美;次句“百年闽派未蒿莱”,则反映了福建文人群体历经沧桑、未能兴盛的现状。三、四句通过对比“风雨携诗卷”与“两代江山付酒杯”,揭示了文人一生奔波劳顿,难以安身立命的辛酸。接下来的“品汇至今摹典籍,瓣香几辈有吟台”,则描绘了文人墨客传承文化、世代相传的情景。然而,尾联“剧怜宛在堂前月,夜夜吟魂自往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那些仍坚守文坛、夜夜思念故国的文人的深深怜悯之情。整首诗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