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语言风格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夏,指夏天;寒,指冬天;雨,指雨水;楚,泛指南方各地;忧,担心。这句诗是说,夏秋两季天气寒冷,没有下雨,这让人担忧楚国的百姓。译文:夏天寒冷,没有下雨,这让人担忧楚国的百姓。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江风,指长江上的风气;五月,夏季;飕飕,形容江上风声。这句诗意思是说,江上吹来的冷风,让人怀疑是不是应该像秋天一样下一场雪了。暑雨不多难望岁:暑雨,即夏天的雨;望岁,盼望着年景好。意思是说,夏天的雨不多,让人盼望着年景好。密云虽布转增忧:密云,密集的云;转增忧,反而增加了忧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密布的云层,但是反而让人们的忧虑增加。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四方,指各地;丰歉,收成的好坏;觇,观察、察看;三楚,指湖北、安徽等地;两载,两年;饥寒,饥饿与寒冷;九州,指中国大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看各地的丰收与否来预测楚国的情况。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民命,人民的生命;悬,挂念;仓廪绝,粮仓空了;问天,向天发问;何事,为何;苦为仇,折磨得人痛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民的性命长久地挂在心上,而粮食却已经用尽,向天发问为何如此?赏析:此诗作于诗人任安州(今四川安岳)刺史时。当时蜀中旱灾严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的画面,生动地反映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之情。首句“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以“夏寒不雨”为起兴之词,点明时当夏秋之际。由于连年大旱,故夏寒而少雨。这种气候状况,自然使人担忧楚国的百姓。次句“江风五月尚飕飕”,写江风凛冽,令人生寒,这是对上句的具体描写。“疑是生寒应麦秋”,“疑”,猜测之意,这里含有疑问的意思,即不知是否应该像秋天一样降一场大雨。“生寒”与“应麦秋”之间似乎并无因果关系,其实不然。因为“生寒”,则说明“麦秋”之早到;而“麦秋”之早到,则又说明“生寒”之必要。因此说,两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三句“暑雨不多难望岁”,写夏日的雨量并不多,令人难以期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这既是对前二句的补充解释,又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它进一步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后二句写旱灾之重。第四句“密云虽布转增忧”中的“密云”指的是浓云密布。这里既是指天空阴云笼罩的景象,也是比喻灾害深重的社会现实。“转增忧”,不仅写出了浓云密布给人带来的压抑感,同时也暗示了灾情加重的趋势。第五句“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在说各地的收成情况如何。然而,仔细玩味一下其中的含意,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在说旱灾对各地的影响。“三楚”,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两载饥寒”,指过去两年里遭受的饥饿和寒冷的困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看各地的丰收与否可以预知楚国的情况,两年来一直遭受饥饿寒冷之苦。最后一句“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则是诗人发出的感慨之词。“民命”,即人民的生命;“仓廪绝”,指粮仓空虚。诗人在这里将人民的生死存亡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问天何事苦为仇”,意思是说:为什么上天要这样对待我们楚国呢?整首诗在感情基调上是悲愤的。诗人面对严重的旱灾局面,内心十分焦虑不安,因而发出了上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