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浩然去,空山晚作晴。
斜光平野湿,返照半溪明。
鹭度无云岭,烟生欲暮城。
此中饶究竟,天意岂逢迎。

晚晴

骤雨浩然去,空山晚作晴。

斜光平野湿,返照半溪明。

鹭度无云岭,烟生欲暮城。

此中饶究竟,天意岂逢迎。

注释:

  1. 骤雨浩然去:形容突如其来的大雨迅速而猛烈地离去。
  2. 空山晚作晴:表示在傍晚时分,原本阴霾的山峦突然晴朗起来。
  3. 斜光平野湿:描绘夕阳斜照在宽阔的田野上,光线柔和,使整个场景显得湿润。
  4. 返照半溪明:指夕阳的光芒反射在溪流中,使得部分溪水面变得明亮。
  5. 鹭度无云岭,烟生欲暮城:鹭鸟飞过没有云彩的高岭,烟雾缭绕如同即将降临的黄昏笼罩着城市。
  6. 此中饶究竟,天意岂逢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欣赏之情,认为这些美好的景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非人为所能强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晚晴画面。诗人以“骤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急促而又短暂的气氛,紧接着用“空山晚作晴”来形容雨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视觉描写,将夕阳、田野、溪流等自然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其中,“斜光平野湿,返照半溪明”两句尤为动人,它既表现了夕阳斜照时给大地带来的温暖,又描绘了溪流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的光泽,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新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的感悟,诗人通过对鸟儿飞翔和烟雾弥漫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这些美丽的景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非人为所能强求的,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