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袭恩流海国春,儒臣万里捧丝纶。
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
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
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
【注释】
封袭恩流海国春:封,授予官职;袭,继承;恩,恩惠;海国,海外的国度。
儒臣:儒生、学者们。
三岛:指琉球群岛中的三个小岛,分别是大岛、中岛、小岛。
折柳南来:折柳枝赠别的风俗。
七闽:今福建省南部地区。
纸到鸡林原:指使者将诏书送到日本时,日本官员已经得到消息了。纸到,指诏书送达。
槎回牛渚:指使者乘坐的是槎船(一种古代木筏子)。槎,竹筏子。牛渚,即牛渚矶,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长江北岸。
天子元年第一人:指使者赵修撰是第一个出使琉球的中国官员。天子,皇帝;元年,第一年。
【赏析】
《送赵修撰出使琉球》是一首送行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赞颂使者的功德和身份,后四句写送别的情景,最后四句表达对使者的祝贺。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情韵悠长。
首四句赞美使者的身份和使命。诗人先赞扬使者的功绩,说“封袭恩流海国春”,意思是使者继承了皇帝的恩泽,使得海外的国家春天里都感到了温暖,这既表明了使者的身份,也表达了对使者的尊敬。接着,诗人称赞使者为儒生的功绩,说“儒臣万里捧丝纶”,意思是儒生们不远万里地捧着皇帝的诏书(丝纶),这是对使者使命的肯定。这两处都是对使者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使者的崇敬之情。
中间四句写送别的情景。诗人用折柳相赠、乘槎远航的典故来描写送别的情景,既形象生动又有深意。折柳相赠是古代的一种风俗,表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通过这一习俗来表现对使者的不舍之情。乘槎远航则是为了强调使者的使命之重大。槎,是一种竹制的小船,这里指的是使者乘坐的船只。牛渚是长江中的一个险要地方,这里指的是使者出发的地点。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送别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使者的期望和祝愿。
最后一联是对使者的祝福和期望。诗人用“天子元年第一人”来形容使者的地位和身份,这是对他出使琉球的高度评价。诗人希望使者能够顺利完成使命,为祖国争光。同时,诗人也希望使者在琉球能够受到当地人的尊重和欢迎。
这首诗通过赞美使者的身份和使命、表现送别的情景以及给予祝福和期望等手法,表达了对使者的敬意和祝愿。同时,诗歌的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