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城外月如霜,往事何时不系肠。
一夜羽书催转战,五千兵败滞穷荒。
丹诚岂分埋幽壤,白首翻令忆建章。
可惜报恩无处所,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释】
李陵:即《答苏武书》中的“李陵”,指西汉时期的李陵。
受降城:古地名,在今山西朔县南。
月如霜:形容秋夜的月光如霜般皎洁明亮。
系肠:形容心里十分悲伤,好像肠子都绞在一起一样。
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也用来泛指文书。
转战:指战事紧急,调动军队转移阵地以应战。
五千兵败滞穷荒:指的是五千名士兵在战场上被打败,退却到了荒凉之地。
丹诚:真诚的心。
幽壤:深埋地下的地方,比喻死亡或失去自由的地方。
白首:指年老。
建章:汉武帝的行宫,这里借指朝廷。
报恩:报答恩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写李陵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深刻。
首联:“受降城外月如霜,往事何时不系肠。”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李陵在受降城外看到月光如霜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深深的忧伤和思念。这里的“月如霜”用来形容秋夜的月光明亮而寒冷,象征着李陵的心情也如同月光一般凄冷。而“往事何时不系肠”则进一步强调了李陵对过往的怀念之情。
颔联:“一夜羽书催转战,五千兵败滞穷荒。”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李陵在战场上的经历。“一夜羽书催转战”指的是他接到了紧急的军情,需要立即出发去打仗。而“五千兵败滞穷荒”则描述了他在战争中失败,被迫撤退到了荒凉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战争的紧张和残酷,表达了李陵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和忧虑。
颈联:“丹诚岂分埋幽壤,白首翻令忆建章。”这两句诗则是对李陵内心情感的抒发。“丹诚”指的是他的真诚之心,“幽壤”指的是深埋地下的地方,比喻死亡或失去自由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真诚之心和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而“白首翻令忆建章”则进一步强调了李陵对朝廷的思念之情。他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现在却因为战败而被贬至荒郊野外,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更加怀念过去的生活和事业。
尾联:“可惜报恩无处所,诗成吟咏转凄凉。”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和无奈。“可惜报恩无处所”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报答国家和人民的遗憾之情。而“诗成吟咏转凄凉”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心情。他的诗歌虽然充满激情和力量,但却无法改变现实,只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和失落。
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的形式,展现了李陵的内心世界和他所面临的困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