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无心典石渠,扁舟归钓小长芦。
排签目笑搬姜鼠,释褐人怜上竹鱼。
旷世才华追屈宋,百年踪迹半江湖。
如何史笔高三馆,空负兰台七上书。

【诗句释义】

书曝书亭集后

老去无心典石渠,扁舟归钓小长芦。

排签目笑搬姜鼠,释褐人怜上竹鱼。

旷世才华追屈宋,百年踪迹半江湖。

如何史笔高三馆,空负兰台七上书。

【译文】
《书曝书亭集后》:
年事已高无意收藏石渠中古籍,扁舟归来在小长芦垂钓。
排榜眼嘲笑姜子牙被逼进山学道,脱下官服的人可怜他上了竹篮鱼。
超凡绝俗的才华可与屈原、宋玉相比,漂泊江湖一生足迹遍布四方。
然而史书记载的却是我三次登上三馆,却白白辜负了兰台七篇书稿。

【赏析】
《书曝书亭集后》是一首自述诗。作者以自嘲的口吻,叙述自己年老无才、官场失意的坎坷遭遇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首联“老去无心典石渠,扁舟归钓小长芦。”意思是说,年老了没有心思去收藏石渠中的典籍,于是乘扁舟回到了家乡的小长芦。这里用典指代自己的仕途生涯,典石渠指代朝廷,典出汉扬雄《解嘲》:“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若夫‘细君破瑟而作,明妃飘萧而舞’,又何足算哉?”石渠本为皇家藏书之所,但此处暗指自己因直言得罪皇帝而被排挤出朝廷。“扁舟归钓小长芦”则描绘了自己归隐田园,远离政治漩涡的宁静生活。
颔联“排签目笑搬姜鼠,释褐人怜上竹鱼。”意思是说,那些争名夺利的人看到你像搬家一样地将书籍搬到小长芦,都嘲笑你搬走了“姜鼠”,也就是指自己;而那些刚刚入仕的读书人看见你拿着上竹鱼(一种古代的书写工具)就感到可怜,因为你还没有得到官职。“排签”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排名,作者用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科举落榜后的失落与无奈。“释褐”则是古代士人在初任官职时脱去布衣的意思,这里暗指自己尚未正式成为官员。“上竹鱼”则是指古代的竹简,用来书写文章或记录事情,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未得到施展。通过这些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失望。
颈联“旷世才华追屈宋,百年踪迹半江湖。”意思是说,我的才华虽然出众,但可惜生不逢时,无法在乱世中施展抱负。“屈宋”指的是屈原和宋玉,这两位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才华横溢,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地方。这里的“旷世”意味着自己的才华超过了前人,但却生不逢时而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百年踪迹”则是指自己的一生都在江湖之间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这两联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尾联“如何史笔高三馆,空负兰台七上书。”意思是说,如今我虽然有机会进入朝廷担任官职,但却没有能够真正施展才华的地方。“史笔”指的是史书中的评论或评语,“高三馆”可能是指朝廷中的某个高级职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个人的能力有限,这些机会并没有真正属于我。“兰台”则是指古代的一种藏书机构,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而“七上书”则可能是指自己曾经向皇帝上书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这两句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对个人才能的无奈。
全诗通过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才华的无奈。通过对历史、官场和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