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鉥胃,暮镌脾。人各有分苦不知,惭凫企鹤徒尔为。
君不见,鹰日击,无全翮;牛日犁,无全蹄。

读书示查生善长

汪沆诗作鉴赏

  1. 诗歌原文
    朝鉥胃,暮镌脾。人各有分苦不知,惭凫企鹤徒尔为。
    君不见,鹰日击,无全翮;牛日犁,无全蹄。
  2. 注释与译文
  • 注释:鉥(qiān): 磨砺;脾胃:指人的消化器官;凫(fú):野鸭;企(qǐ):仰望;翮(hé):鸟的翅膀;犁(lí):耕作工具;无全翮:失去全部翅膀;无全蹄:失去全部蹄子。
  • 译文:朝晚都磨砺着脾胃,每个人承受着不同的苦楚而无知,惭愧那些像野鸭一样仰望、像天鹅一样翱翔却徒劳无益。你难道看不到,雄鹰每天被攻击,失去了全部的翅膀;牛每天被耕作,却没有一个健全的蹄子。
  1. 赏析
  • 主题探讨: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应当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不要浪费光阴。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意象分析:诗中的“朝鉥胃,暮镌脾”描绘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通过磨砺和雕刻来比喻人生的奋斗过程。“人各有分苦不知”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同生活压力下的无奈和困惑。“惭凫企鹤徒尔为”则揭示了诗人对盲目模仿他人而忽视自我价值的批评。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比鹰和牛的遭遇,传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汪沆(1705年—1768年),字秋田,号澹圃,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清代诗人、学者。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科未中,后寄居天津查氏水西庄,南北称诗者奉为坛坫。好为有用之学,于农田、水利、边防、军政,靡不条贯。有《湛华轩杂录》、《读书日札》、《新安纪程》、《全闽采风录》、《蒙古氏族略》、《汪氏文献录》、《槐堂诗文集》。
  • 历史背景:清朝初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步恢复。然而,边疆问题、水利建设等重要任务仍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因此,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投身于这些领域中,以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汪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对鹰和牛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苦短、努力奋斗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