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金门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
数箸能谈天下事,千秋须识古人心。
贾生已去王通逝,独立苍茫感不禁。
【注释】
1.杂咏:即杂诗,不拘于格律的古体诗。
2.避世金门:指隐居不仕。
3.华颠短褐:指隐士之装束。
4.北阙:皇宫的北面门,借指朝廷。
5.《白石吟》:相传是汉淮南王刘安所作的一首乐府歌,后被谱入琴曲。
6.数箸能谈天下事:指谈论世事如数着筷子一般容易。
7.千秋:指千年,形容久远。
8.王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仲淹,号退溪先生(或称东阳居士),洛阳人(今属河南),因避讳,又称王氏叔。
9.苍茫:辽阔空旷。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山水画中的隐居高人形象。
首联“避世金门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诗人首先描写了这位高人隐居在深山之中,他身穿破旧衣服,却怡然自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他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颔联“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诗人又描绘出一位高官贵人来到这山林间拜访这位隐者的情景。这位高官贵人名叫王通,他与诗人一样,都是追求理想的人。他们共同欣赏着南山的美景,吟唱着那首传颂千古的《白石吟》。
颈联“数箸能谈天下事,千秋须识古人心。”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这位高人的智慧和见识。他能够用简单的话语谈论复杂的事物,他能够理解古人的心志和情感。
尾联“贾生已去王通逝,独立苍茫感不禁。”诗人感叹道,如今这位隐士已经离去,而那位王通也已经不在人世。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令人深感惋惜。
这首诗通过对这位高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理想的坚守和追求,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