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归去见闲田,屡遇尧汤水旱年。
秋气萧条连井邑,烟光惨澹自山川。
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多事刘琨空起舞,鸡声误却半宵眠。

《夜雨与友人感赋》是清代诗人沈元沧的一首诗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在江村归途中偶遇多次水旱之年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江村归去见闲田,屡遇尧汤水旱年。
    秋气萧条连井邑,烟光惨澹自山川。
    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多事刘琨空起舞,鸡声误却半宵眠。

  2. 译文
    我在江村归途中见到了闲田,多次遇到尧、汤时期的水旱之年。
    秋天的气息凄凉,连着井邑,烟雾笼罩的景象显得黯淡自山川。
    我怀疑世上真的有通往桃源的路,大家一同嘲笑人们忧虑杞国的命运。
    刘琨因多事而空起舞,鸡鸣声误过了半宿的安眠。

  3. 关键词解释

  • 江村归见:诗人从江村返回后,看到了一片闲适的田野。
  • 尧汤水旱年:尧和商汤时期,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干旱的水旱之年。
  • 秋气萧条:秋天的气息凄凉,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烟光惨澹:烟雾笼罩的景象显得黯淡,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 世有桃源路:诗人怀疑世间真的有通往理想中的桃花源的道路。
  • 杞国天:杞国有一棵大树,树神经常保佑国家太平无事,所以被称为“杞国天”。
  • 刘琨空起舞:刘琨因多事而空起舞,这里可能暗示了某种政治上的失意或者无奈。
  • 鸡声误却半宵眠:鸡鸣声误过了半宿的安眠,这里的鸡声可能代表了时间的流逝,或者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1.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江村归途中的经历有关,他看到了多次水旱之年,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和自然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2. 名家点评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从诗的意境和情感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人生感慨,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哲理,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风格。

  3.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桃源路”和“杞国天”,这些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深度。整首诗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让人不禁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夜雨与友人感赋》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