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迢递到岩疆,闽海烽烟正扰攘。
此日陈豨终负汉,同时南八自忠唐。
三年乱定闻家祭,两字名尊慰国殇。
庙社灵旗应俨在,清魂千古恋桐乡。

诗句解析:

  1. 一官迢递到岩疆,闽海烽烟正扰攘。
  • “一官迢递”:官职被派往遥远的地方。
  • “迢递”:远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
  • “岩疆”:指边远的地区或边疆。
  • “闽海”:指福建沿海,是历史上的一个区域,这里特指福建省。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烟火,比喻战乱。
  • “正扰攘”:正在混乱不安中。
  1. 此日陈豨终负汉,同时南八自忠唐。
  • “陈豨”:汉朝时期的一个将领,因谋反而被杀。
  • “终负汉”:最终背叛汉朝。
  • “南八”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 “自忠唐”:自己忠于唐朝。
  1. 三年乱定闻家祭,两字名尊慰国殇。
  • “三年乱定”:描述了一个长达三年之久的动乱被平定。
  • “家祭”:在家中举行的祭奠活动,通常用于纪念祖先或亲人。
  • “两字名尊”:用两个词来形容其名声尊贵,可能是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功绩。
  • “慰国殇”:安慰那些因战争失去生命的国家。
  1. 庙社灵旗应俨在,清魂千古恋桐乡。
  • “庙社”:古代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庙宇或祠堂。
  • “灵旗”:指神像或神物的象征。
  • “应俨在”:应该仍然在那里。
  • “清魂”:纯洁的灵魂。
  • “恋桐乡”:留恋着家乡的景色。

译文:

在遥远的边远地区担任官员,福建沿海正被战火笼罩,烽火连绵不断。
今日陈豨终于背叛了汉朝,而那些忠诚于唐朝的人也在此刻为国捐躯。
在经历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战争后,人们在家中举行祭奠活动,用两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崇高地位,来安慰那些为国家牺牲的勇士们。
神庙中的神像依然庄重地矗立在那里,那些纯洁的灵魂将永远怀念着家乡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位官员在边远地区的任职经历和他对国家的贡献。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场景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忠诚、牺牲和和平的赞美。诗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词汇和意象,如“烽烟”、“庙社灵旗”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