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沧
《夜雨与友人感赋》是清代诗人沈元沧的一首诗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在江村归途中偶遇多次水旱之年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江村归去见闲田,屡遇尧汤水旱年。 秋气萧条连井邑,烟光惨澹自山川。 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多事刘琨空起舞,鸡声误却半宵眠。 2. 译文: 我在江村归途中见到了闲田,多次遇到尧、汤时期的水旱之年。 秋天的气息凄凉,连着井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中主要景物和意象,在此基础上结合着诗句的意思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外舅查声山先生挽辞”:外舅即岳父,查声山先生,名不详,与作者有亲戚之谊。岳父去世后,作者写这首诗来表达对岳父的哀思之情。 “夙有莼鲈志”:早年就有隐居江湖的愿望。莼鲈,这里指隐居生活。 “秋风忆钓竿”:秋天想到当年钓鱼的情景,借以表达自己归隐的意愿。
“临风双鬓影飘萧,手把残编慰寂寥。贤母自能知陆续,直臣幸免祭皋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忧思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 诗句注释: 1. 临风双鬓影飘萧:指诗人面对秋风独立,其双鬓随风飘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的状态。 2. 手把残编慰寂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作答,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 过黄公滩,自东坡改为惶恐,文信国仍之,后相沿为故实矣:经过黄公滩,这里原本有苏轼的题字,被改为“惶恐”,后来由文天祥恢复。 雨馀乘晓狎危澜,来过黄公第一滩:雨水过后,趁着清晨微亮,驾着小舟靠近危险而美丽的江面。 帆饱长风争马驶,溪添新涨抵江宽:船帆鼓满长风,竞相奔腾如奔马
诗句解析: 1. 一官迢递到岩疆,闽海烽烟正扰攘。 - "一官迢递":官职被派往遥远的地方。 - "迢递":远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 - "岩疆":指边远的地区或边疆。 - "闽海":指福建沿海,是历史上的一个区域,这里特指福建省。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烟火,比喻战乱。 - "正扰攘":正在混乱不安中。 2. 此日陈豨终负汉,同时南八自忠唐。 - "陈豨":汉朝时期的一个将领
诗句注释 - 秘殿从容召对频:秘殿,指皇宫中的密室或秘密场所,形容皇帝与大臣之间频繁的私密对话。 - 庙堂气象若为新:庙堂,泛指朝廷、政治中心。这句诗表达了在朝堂上的政治氛围与气象是否有所更新。 - 难逢沙汰江河手:沙汰,比喻选拔人才或淘汰旧有的不合适的人。这里指的是寻找能胜任重要职务的人才。 - 合有招延羽翼人:合有,应该;招延,吸引;羽翼,比喻才能和帮助
题屈子诗外二首·其一 匹马三边听鼓鼙,吴钩笑拂月初低。英雄末路怜红粉,消得香东与墨西。 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背景下的英雄悲剧画面,展现了英雄末路时的无奈与悲哀。"匹马三边"可能指的是战场上的马战场景,"吴钩"则是古代的一种武器,此处形容其锋利之极,能轻易地刺穿月亮。"英雄末路"则揭示了英雄最终无法逃脱的命运,"红粉"在这里指代美女,而"香东"与"墨西"则可能是某种香气或色彩的象征
涿州 百雉重城势不孤,居然绾毂拥皇都。 风云气概楼桑里,土壤膏腴督亢图。 事去英雄遗恨在,时平草泽弃才无。 独怜老作西征客,鞍马劳劳走道途。 译文: 涿州的城墙高大坚固,地势险要,不显得孤单,它就像一位将军一样,紧紧地护卫着皇都。 风云变幻的气势如同楼桑里一样,土壤肥沃如同督亢图一样。 当战事结束,那些英雄们却已经身不由己,留下了遗憾。 当天下太平,那些隐居山林的人才被遗忘,没有用武之地。
【注释】屈子:指屈原。余子:其他人。竞:争夺,较量。风骚:指《诗经》和《楚辞》。声价:声誉和地位。陈梁:即陈胜,吴广起义后称陈王;梁,刘邦起义后称梁王。沛上:即沛县,汉高祖刘邦发迹的地方。才名兼意气:才学和志向。海南:今广东海南岛。沛上两诗豪:在湖北沛县的刘邦与在江苏沛县的项羽。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屈原及后来的两位诗人(陈胜、刘邦)的颂扬。作者认为,屈原的诗才华横溢,意气昂扬,而陈胜
【注释】 1.杂咏:即杂诗,不拘于格律的古体诗。 2.避世金门:指隐居不仕。 3.华颠短褐:指隐士之装束。 4.北阙:皇宫的北面门,借指朝廷。 5.《白石吟》:相传是汉淮南王刘安所作的一首乐府歌,后被谱入琴曲。 6.数箸能谈天下事:指谈论世事如数着筷子一般容易。 7.千秋:指千年,形容久远。 8.王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仲淹,号退溪先生(或称东阳居士),洛阳人(今属河南),因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