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直穿云,不假盘旋上。
有时膝代足,手扪那容杖。
目眩怯回头,坐称时一放。
精神犹惚恍,心胸为涤荡。
力竭到峰颠,平衍神忽王。
亟趋西海门,路转光明藏。
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
夕阳在西麓,倒射芙蓉帐。
搴衣叩巨灵,仙窟何年创。
乱石插碧霄,玉屏列丹嶂。
云峦一万重,三神山在望。
安得蹑仙踪,且快兹游壮。
【译文】
西海门
鸟道直穿云,不假盘旋上。
有时膝代足,手扪那容杖。
目眩怯回头,坐称时一放。
精神犹惚恍,心胸为涤荡。
力竭到峰颠,平衍神忽王。
亟趋西海门,路转光明藏。
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
夕阳在西麓,倒射芙蓉帐。
搴衣叩巨灵,仙窟何年创。
乱石插碧霄,玉屏列丹嶂。
云峦一万重,三神山在望。
安得蹑仙踪,且快兹游壮。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期间,表达了诗人对西海门景色的无限赞美。全诗通过对西海门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鸟道直穿云,不假盘旋上”描绘了西海门的地理位置,鸟道直穿云天,没有盘旋的必要,展现出其地势之高,视野之宽。颔联“有时膝代足,手扪那容杖”则进一步强调了西海门的自然之美,无需借助工具即可欣赏。
颈联“目眩怯回头,坐称时一放”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写照,虽然美景令人目眩,但诗人仍能保持冷静,静心欣赏。尾联“力竭到峰颠,平衍神忽王”则描绘了到达峰巅后的所见所感,虽然体力已尽,但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中间四句主要描述了西海门的景观,通过“紫翠”、“芙蓉帐”、“玉屏列丹嶂”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西海门的山水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西海门的感慨和期待。他希望能找到西海门的仙踪,与仙人一同游览这美好的山水。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