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闲步,蕙汀远,芦滩白。寄泊渔舟,向晚自看风色。归鸿阵散,历乱惊飞下,认短碛。望里关河,念三载羁客。
阆宫蓬苑,借青鸟,传音息。蜃市冯虚,残景半消金碧。流商变徵,吹破无穷恨,甚处笛。太息桓伊,未似当时听得。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解答时,注意通晓诗意,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
“望云涯引野行闻笛”,这是诗人在望云涯处闲步时的所见所闻。“云涯”,即云边,此处指江岸。“引野行”意为引导野外的行走。“闻笛”,指听到笛声。“音调类旧人所为,感而赋之”,意思是说:那音调与往日人们所吹奏的一样,我听了之后,感触很深,便写下了这首词。“音调类旧人所为”,指的是笛子发出的声响,如同以往人们所弹奏的曲子,“感而赋之”指的是因感动而写词。
“江干闲步,蕙汀远,芦滩白。”意思是诗人在江边闲步时,看到蕙洲的沙滩很远,芦苇滩很白。“江干”,指江边。“蕙汀”,即蕙洲,是江边的沙洲。这里用蕙洲来比喻笛声悠扬婉转。“芦滩白”,指白色的芦苇滩。“寄泊渔舟,向晚自看风色”。意思是诗人在江边停船寄居,傍晚时分自己观看江上的风景。“寄泊渔舟”,指的是诗人在江边停船居住。“向晚自看风色”意思是傍晚时分,独自观赏江上的风景。
“归鸿阵散,历乱惊飞下,认短碛。”意思是大雁群飞散去,纷乱地飞落下来,辨认着低矮的沙滩。“归鸿阵散”,指大雁群飞散去。“历乱”,形容大雁群飞散的样子,杂乱无章。“惊飞下”,指大雁群飞散后落下的样子。“认短碛”指的是辨认着低矮的沙滩。“长碛”,指很长的沙滩。“长碛”,即长滩。
“望里关河,念三载羁客。”意思是眺望前方的山河,想到这三年的羁旅他乡。“关河”指山川河流。“羁客”指的是在外漂泊的游子。
“阆宫蓬苑,借青鸟,传音息。”意思是说:阆中的宫殿、蓬莱的花园,都借助青鸟传递信息。“阆宫蓬苑”指仙境中的宫殿、花园。“青鸟”指西王母的信使青鸟。“传音息”,指的是传情达意。
“蜃市冯虚,残景半消金碧。”意思是说:海市蜃楼里的幻境,已经消失一半的金碧辉煌的景象。“蜃市”指海市蜃楼。“冯虚”,指虚幻不实。“金碧”,指金灿灿的琉璃,形容建筑华丽。“残景半消金碧”指幻境中的景色已消失大半。
“流商变徵,吹破无穷恨,甚处笛。”意思是说:乐曲中商声和角声相互转换,将无尽的怨恨吹破了,但那支笛子却不知在哪里。“商变徵”指乐曲中从商调转为征调。“流商变徵”,指的是乐曲中商声和徵声相互转换。“吹破”指吹响。“无穷恨”,指无尽的怨恨。“甚处笛”,指哪里的笛声呢?“太息桓伊,未似当时听得”,的意思是说:叹息啊!桓伊没有像当年那样听到过这笛声。“桓伊”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琴家,相传他能演奏《哀鸣》《苦寒》《清角》等曲。“当时”指当年。“太息”即叹气;叹息。“桓伊”指桓伊,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未似”是不如的意思。“未似”指不如当年。
【答案】
望云涯引野行闻笛,音调类旧人所为,感而赋之。江干闲步,蕙汀远,芦滩白。寄泊渔舟,向晚自看风色。归鸿阵散,历乱惊飞下,认短碛。望里关河,念三载羁客。
借青鸟,传音息。蜃市冯虚,残景半消金碧。流商变徵,吹破无穷恨,甚处笛。太息桓伊,未似当时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