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层台,几行远树接江皋。宿霭乍收,寒气晚萧条。楼阁冥迷,歌唱四合,隐隐逐风飘。错认那时都下,朋俦欢会,放镫偏近元宵。
魂飞形役,旌往思迁,蓬蒿过屋,麋鹿群游,六代兴亡,事竟身遭。西蜀奔驰,北寺归隐,鬓发与秋凋。幸使老随闲散,博观图籍,破除千种无憀。
【注释】
- 傍:靠。
- 几行:几处。
- 江皋:指江边,水边的高地或平台。
- 宿霭:夜幕中的云雾。
- 寒气:寒冷的气息。
- 冥迷:模糊不清。
- 四合:四面环绕。
- 旌:通“旌”,旗帜。
- 蓬蒿:指丛生草野的蒿类植物。
- 六代兴亡:指南朝、北周、隋、唐、五代、宋等六个朝代。
- 西蜀:指南宋朝的四川地区。
- 北寺:指北方的寺庙。
- 博观图籍:广泛阅读各种典籍。
- 无憀:烦忧。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稼轩的作品,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春,当时他因上书反对议和被贬为郴州(今湖南郴县)知府。此诗描写了辛稼轩对往昔繁华的怀旧之情,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个人命运坎坷的感伤之情。
首联:“凤归云”是全篇的总纲,起句“傍层台”三字,点明题意,交代出诗人所居之地在高台上。“几行远树接江皋”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远处有一排排树木与江面相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颔联:“宿霭乍收”描绘了傍晚的景象,云雾渐渐消散,天气变得寒冷起来。“寒气晚萧条”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气氛。
颈联:“楼阁冥迷,歌唱四合,隐隐逐风飘。”描述了楼阁在雾中模糊不清,歌声四起,随风飘荡的情景。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于往日繁华的回忆。
尾联:“魂飞形役,旌往思迁,蓬蒿过屋,麋鹿群游,六代兴亡,事竟身遭。”描述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他的魂魄随着岁月流转而飘散,昔日的朋友也各自离散,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荒凉的环境中度过。同时,他还感叹国家的兴衰无常,自己的命运也受到了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