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湖山中,径复胜抚玩。
往景神未怛,新眺赏屡换。
崇岩若碍眉,绝磴每振腕。
积水层云缝,芳林隙风窜。
皛皛白银阙,亭亭青玉案。
披香递高下,点黛时聚散。
川霓吸冥蒙,山鸟度凌乱。
澄鲜帆色开,皓皓屐齿断。
荆班真坐忘,笋将告日旰。
清泉聊复濯,尘颜久自叹。
松梢有余青,炊烟起山半。

【注释】

  1. 西碛:指沙漠。石楼: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高山:即祁连山。天隙:指天空中的缝隙。2. 湖畔岛屿:湖水环绕的湖中小岛。3. 日晚:傍晚。4. 胜抚玩:胜过观赏。5. 往景神未怛:过去的景象,神灵也未能忘记。6. 新眺赏屡换:新景象,多次变化。7. 崇岩:高峻的岩石。8. 绝磴:险峻的山路。9. 积水层云缝:水波层层,如云朵缝隙。10. 芳林隙风窜:树林间隙,风穿行其中。11. 皛皛白银阙:明亮的白银阙,形容湖面如银。12. 亭亭青玉案:青色的玉石案,形容湖边景色如玉。13. 披香:散发香气。14. 点黛:女子涂脂抹粉,用黛青描画眉形。15. 川霓:彩虹。16. 山鸟度凌乱:山间的鸟儿飞翔于纷乱的山林之间。17. 澄鲜:清澈新鲜。18. 皓皓:明亮洁白。19. 荆班:古代一种美玉。真坐忘:真能忘却一切。20. 笋将告日旰:春笋即将长出。21. 清泉聊复濯:清泉暂且可以洗涤。22. 尘颜久自叹:久已不洁净的面容因之而感到羞愧。23. 松梢有余青: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24. 炊烟起山半:炊烟在山上升起。
    【译文】
    沿着沙漠边缘向西走,来到石楼高山削天隙处都是梅花,湖中岛屿映带,晚风吹来吟诗咏归。
    长久地观赏这湖光山色,道路又胜于往日游玩。
    往昔景色,神灵都未曾忘记,每次眺望,景色又换了多次。
    高峻的岩石如同被眉毛挡住一般,险峻的山路让人常常要挥动手臂。
    湖水层叠,云缝间透出光芒,树林间隙,风穿行其间。
    湖面像明净的白银宫殿一样明亮,湖边的绿树如同青玉石案一样整齐。
    散放香气,高低起伏,点染着黛青色,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彩虹挂在天空,山鸟飞过杂乱无章的树林。
    湖面澄澈新鲜,船帆迎着风展开,白鹭在湖中行走。
    天色渐晚,春天里的嫩竹开始生长。
    清泉暂且可以洗涤,久已不洁净的容颜,因之而感到羞愧。
    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炊烟从山中升起。
    赏析:
    此诗写登临观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游兴之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以“览”字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和空间转换来写,首联写登山观景;颔联写远眺;颈联写近观;尾联写回望。
    第一、二句写登山观景。诗人由西碛沿石楼山至高山,一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径复胜”,是说一路上的景观胜过了往日的游赏。“胜”字,不仅指景物的胜丽,更含有心情的愉悦。“往景”指以前看过的美景,“神未怛”意谓这些美景还在心头萦绕,难以忘却。“神未怛”与“往景神未怛”同义,皆指美好的回忆或感受仍在心头萦绕,久久难忘。“新眺赏”是指眼前的新景观。“屡换”是说新的景观不断出现,令人目不暇接。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把眼前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心中的往事联系起来,既写出了眼前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之情。
    第三、四句写远眺。高峻的山峰仿佛被两道眉毛挡住,险峻的山路使人频频挥动手臂。这两句诗描绘了高山峻岭的雄奇壮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于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
    第五、六句写近观。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低处,移步换景。“积水层云缝”,写的是湖中岛屿,“芳林隙风窜”,描写的是岸边的树木。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水面层层叠叠,就像云彩被截断后露出的缝隙,树林间隙中,风穿梭其间。“层云缝”、“隙风窜”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湖中景色的美丽,使读者宛如身临其境。
    第七句“皛皛白银阙”写的是湖面像明净的白银宫阙一样明亮。“亭亭青玉案”写的是湖边的青玉案,形容湖边景色如玉。诗人在这里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湖面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八、九句写回望。诗人由近及远,由下往上,目光所到之处,处处皆是美丽动人的景色。“披香”指的是散发香气,这里是说远处传来的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使人陶醉其中。“点黛”指的是女子涂抹黛色的眉毛。这里指的是女子的倩影出现在远处,使人目眩神迷。“川霓吸冥蒙”,写的是彩虹出现在空中;“山禽度凌乱”,写的是山鸟在树林中飞来飞去。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彩虹挂在天空,山鸟飞过树林。
    第十句“澄鲜帆色开”,写的是船帆迎风张开。诗人在这里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船只在湖面上行驶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十一句“皓皓屐齿断”,写的是白鹭在水中嬉戏。这里的“皓皓”是形容白鹭洁白如玉的样子。诗人通过观察发现,白鹭在水中嬉戏,它们的身影时而消失,时而显现,就像是水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白鹭在水中嬉戏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十二句“荆班真坐忘”,写的是春笋即将长出。这里的“荆班”指的是春笋,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品。诗人在这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春笋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十三句“笋将告日旰”,写的是春笋快要长成了。这里的“日旰”指的是太阳落山了,天色渐暗。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春笋快要长成了,它的影子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春笋生长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十四句“清泉聊复濯”,写的是清泉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土。诗人在这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清泉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土的场景。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十五、十六句“尘颜久自叹”,写的是久已不洁净的面容因之而感到羞愧。这里的“尘颜”指的是久经风霜的脸上沾满尘埃,形容人因长期在外奔波而变得憔悴不堪。诗人通过观察发现,久已不洁净的面容因之而感到羞愧。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自己因久经风霜而变得憔悴不堪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十六句“松梢有余青”,写的是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这里的“有余青”指的是松树的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的痕迹。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的痕迹。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的痕迹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十七句“炊烟起山半”,写的是在山上升起了炊烟。这里的“起”指的是升起,“山半”指的是山顶上。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在山顶上升起了炊烟。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山顶上升起炊烟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十八句“清泉聊复濯”,写的是清泉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土。这里的“聊复”指的是姑且罢了,“濯”指的是洗澡或者洗去污垢。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清泉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土,使得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自己的心情愉悦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一句“尘颜久自叹”,写的是久已不洁净的面容因之而感到羞愧。这里的“久自叹”指的是长时间以来一直感到羞愧,“久自叹”与“久已不洁净”同义,都是指因为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外奔波而导致自己的容颜变得憔悴不堪。诗人通过观察发现,久已不洁净的面容因之也感到羞愧。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自己久经风霜而变得憔悴不堪的模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二句“松梢有余青”,写的是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的痕迹。这里的“有”指的是存在,“余青”指的是残留下来的青色的痕迹。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松树枝梢上还保留着青色的痕迹。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松树枝梢上残留下来青色痕迹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