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披发叫重阍,功罪茫茫不可论。
星夜勤王三辅急,烟尘转战九边昏。
朝衣毕竟悲东市,锁钥何曾重北门。
今日故乡还立庙,当年穷塞孰招魂。

【注释】

袁督师:指抗金名将张浚(1097-1164),字德远,婺州乌伤(今浙江义乌)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次年进封申国公。后被秦桧等主和派所排挤,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再转徽猷阁学士,提举洞霄宫,于建炎元年(1127)去世。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故乡义乌立祠。张浚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曾三度上书皇帝,反对割地求和,并亲自带兵抗击金兵,但遭到投降派的阻挠和打击,终于壮烈牺牲。此诗为追怀张浚而作。披发:披散头发,形容悲痛欲绝。重:再次。功罪:功绩与罪恶。论:评判。星夜:夜间。勤王:保卫王室,即抵抗侵略者。三辅:西汉京兆尹辖境,包括长安及其周围一带。东汉因以京兆府辖区为三辅,亦泛指京师地区。此处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九边:指宋代的西北边防区,如陕西、河北等地。烟尘:指战乱之尘。转战:辗转作战。东市:指临安城内的市井,也指刑场。悲东市,指张浚被冤杀后,其家属受牵连被杀的事。锁钥:喻指关键。北门: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北门锁钥所在之处——南屏山,此山为南宋皇宫的屏障。孰招魂:谁还来招魂?指谁能为张浚报仇雪恨。

【赏析】

这首诗是追念抗金名将张浚的,诗人追怀这位抗金名将,痛惜他壮志未酬,赍志以殁的历史悲剧,抒发了对张浚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他忠烈的崇敬和惋惜。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沉郁,风格苍凉。

“大荒披发叫重阍”,起句突兀,用一“披”字点明张浚生前的遭遇,“大荒”暗指南宋朝廷。“重阍”指重门深闭,有门难入,言张浚被贬斥后遭人白眼、冷落,无法申诉自己的冤屈。

“功罪茫茫不可论”,承接上句,进一步说明张浚被贬斥的原因,也是他被诬陷、杀害的根本原因。“功罪”二字是议论的关键,表明诗人对这一事件的是非功过持有明确的态度,认为功大于罪,或说两者可以互相抵消,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他的功勋。“茫茫不可论”则表明这种是非功过难以评断。

“星夜勤王三辅急”,承上启下,由议论转入叙事。“星夜”表明时间之紧迫,张浚此时正率领军队奔赴前线,保卫宋朝的安全。“勤王”是古代一种军事用语,指保卫京城的意思。“三辅”是指关中地区,因为这里曾是汉朝的首都长安所在地,所以用“三辅”来代指关中的长安。“急”表示形势危急。

“烟尘转战九边昏”,紧承上句继续叙述战事的进程。“烟尘”指战场上的烟雾,“转战”表明战斗十分激烈。“九边”泛指南宋边疆的九个方向,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这里的“九边”既指地理位置,又指军事行动。“昏”指昏暗无光。此句意谓在张浚的率领下,宋朝军队在九个方向奋勇战斗,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战争的局势依然很危急。

“朝衣毕竟悲东市”,承上启下,由战事转入对张浚个人的追忆。“朝衣”是古代官员的衣服,“东市”代指刑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张浚身穿朝服,在东市惨死,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毕竟”表明这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悲”是感叹词,表达诗人对张浚被冤杀的同情之情。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张浚的哀悼之情。

“锁钥何曾重北门”,紧承上句继续叙述事情的结果。“锁钥”比喻关键部位。“重”是重复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自从张浚死后,朝廷再也没有人敢去处理这件事,也没有人敢去追究责任。“北门”指京城北门。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张浚被冤杀的愤慨和不满情绪。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于邪恶的谴责。

“今日故乡还立庙,当年穷塞孰招魂”,最后两句回忆张浚的功绩,表达了对张浚的敬慕之情。“今”指现在的家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我的家乡已经建立了张浚的祠堂,人们还在怀念着他的英勇事迹。“招魂”指招魂曲。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张浚的敬仰之情,希望他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同时也表达了对张浚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张浚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英勇精神的赞美,表达了对张浚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悠长,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